事业编公积金从12%降到8%,是变相降薪?对买房有什么影响?

2023-08-02 16:16  今日头条

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将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降到了8%,感觉是变相降薪,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公积金的基本概念和缴存规则。

什么是公积金?

公积金,全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公积金的主要作用是为职工提供住房保障,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

公积金的缴存规则是什么?

公积金的缴存规则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市场情况,制定不同的缴存标准和比例。一般来说,公积金的缴存由单位和个人共同出资,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职工的工资中扣除,并存入个人的公积金账户。职工可以通过公积金贷款或者提取公积金来购买或者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

根据国家规定,公积金的缴存基数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高于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而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下限为5%,上限为12%,具体缴存比例由单位和个人自行选择。单位在同一缴存年度内只能选定一个单位缴存比例,个人缴存比例应当等于或者高于单位缴存比例。举个例子,如果单位缴存比例是8%,那个人缴存比例可以在8%-12%间选择。

那么,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是多少呢?

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一般是按照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也就是说,事业单位职工最少要缴纳8%的公积金,而且单位也要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补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福利,提高事业单位职工的满意度和稳定性。

那么,事业单位将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降到8%,是变相降薪吗?

从表面上看,事业单位将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降到8%,确实会导致职工的到手工资减少,因为职工每个月要缴纳的公积金金额减少了,而单位也不再补贴那部分的公积金。这样一来,职工的实际收入就会降低,相当于降低了职工的工资水平。

但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将公积金缴存比例从12%降到8%,并不一定是变相降薪,而可能是一种合理的调整。因为公积金虽然是职工的一种福利,但也是一种成本,单位和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负担。如果公积金缴存比例过高,可能会影响单位的经营效益和发展空间,也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而且,公积金并不是职工的全部收入,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奖金、津贴、补贴等。如果单位在降低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同时,提高了其他方面的收入或者福利,那么职工的总体收入水平可能并没有降低,甚至还有可能提高。

此外,公积金缴存比例的调整也要考虑到当地的住房市场情况和职工的住房需求。如果当地的房价较低或者稳定,或者职工已经解决了住房问题,那么过高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就没有必要,反而会增加职工和单位的负担。而如果当地的房价较高或者波动大,或者职工还没有解决住房问题,那么适当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就有利于帮助职工购买或者改善住房条件。

最后,我们要分析事业编公积金比例从12%降到8%,对于住房市场和社会稳定有什么影响。一方面,如果事业编公积金比例降低,那么职工能够申请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会降低,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购买住房时的资金压力增大,或者放弃购买住房的计划。这对于住房市场来说,可能会减少一部分的需求,从而影响房价的走势。

另一方面,如果事业编公积金比例降低,而单位没有相应地增加职工的其他收入和福利,那么职工就会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可能会引发不满和抗议。这对于社会稳定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隐患。

综上所述,事业编公积金比例从12%降到8%,是否是变相降薪,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要取决于单位是否调整了职工的其他收入,以及职工对于住房公积金和现金收入的偏好和需求。作为职工,应该关注自己的权益和福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作为单位,应该遵守国家的规定和政策,并尊重职工的意愿和诉求。作为社会,应该关注住房市场和社会稳定的发展,并促进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

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和需求,从而对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

如果公积金缴存比例下降,那么职工每个月能够储蓄的金额就会减少,相应地,他们能够申请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会降低。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购买住房时的资金压力增大,或者放弃购买住房的计划。这对于住房市场来说,可能会减少一部分的需求,从而影响房价的走势。

如果公积金缴存比例上调,那么职工每个月能够储蓄的金额就会增加,相应地,他们能够申请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会提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购买住房时的资金压力减小,或者增加购买住房的意愿。这对于住房市场来说,可能会增加一部分的需求,从而推动房价的上涨。

当然,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变化并不是影响房价的唯一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土地供应、政策调控等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公积金缴存比例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目标来制定合理和科学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