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献记载,北宋东京城景龙门沿用了五代后梁东京城兴和门,晚期进行了重修改建,现存遗址打破晚唐五代时期的旧汴州城北墙,在金元时期被废弃。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城门通阔约60米、进深约19.3米。门道均宽约5.6米,为排叉柱过梁式构造,两侧保留有地栿基础,碎瓦与灰土交替夯筑。隔墙均宽约4.7米,素土夯筑。两侧墩台宽约16.7米,墩台包砖逐层错缝露龈砌造。发现有金南京皇城北墙,墙宽8-10米,残高约2米,打破北宋晚期地面及北宋晚期包砖夯土台基。此外,考古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周王府遗存,包括北萧墙、农田、水井、道路、祠庙、别院等,农田共发现3块,平面近似方形,部分田垄仍清晰可辨;别院叠压于景龙门东门道及东墩台之上,坐北朝南,多进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包括厅堂、耳房、甬路、厢房、方亭等,生动展示了明代藩王的生活图景。
△景龙门周边重要节点示意图
景龙门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也是古今城市文脉传承赓续的又一生动案例。首次发现宋内城北墙与金南京皇城北墙并不重叠,为研究金代重修南京城提供了新的认识。
△宋徽宗《瑞鹤图》(局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