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称中国已解除制裁,两国将和解,不准备撤销“台湾代表处”

2023-12-01 11:57  今日头条

日前,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突然表示"中国已经取消了对立陶宛的贸易限制",并声称中立之间将恢复正常贸易往来。

对于立陶宛方面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并未给出明确肯定,而是强调中方始终根据世贸规则处理相关问题,并对立陶宛提出一个要求,敦促其尽快纠错,回到恪守"一中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

关于中国和立陶宛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必须澄清的是,中方从来就没有对立陶宛进行过任何的"经济胁迫"行为,而是始终诉诸世贸组织解决双方贸易争端,兰茨贝尔吉斯所谓的中方"解除禁令"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至于中方要求立陶宛立即纠正错误,则是指立方必须恪守两国建交公报相关内容,兑现"一中承诺",立即停止与台湾当局进行任何官方往来,撤销台当局在立陶宛设立的所谓"代表处",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正当关切。

而只要立方能够遵循以上政治基础,中方就不会关闭对话的大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立陶宛不仅没有将中方的提醒听进去,反而寄希望于借美欧之手向中方施加舆论压力,这自然是无法得逞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此次立陶宛之所以率先放风,向外界释放出中立关系转圜的消息,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在失去了中国市场后,立陶宛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与最具潜力的中国"脱钩"并不明智。

其次,中美以及中欧关系都得到了回暖,不管是作为美国的追随者还是欧盟的成员国,立陶宛都应该顺势而为,否则只会遭到盟友的嫌弃。

第三,在旧金山峰会之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连美国尚且采取小心谨慎的对台政策,立陶宛作为因为干涉台湾问题被反制的典型,有必要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给自己留条后路,以应对美国在经历大选后在对台政策上可能的变化。

美国总统拜登

综合来看,即使立陶宛并非出于主观意愿释放出"改善中立关系"的信号,但双方经贸关系的回暖是形势所致的客观事实。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外交关系会重启,但总算是迈出了破冰的第一步,只要立方能够以实际行动回应中方提出的要求,即纠正错误、恪守一中原则,中立关系还是有希望回暖的。

既然已经有了中澳关系重启的成功案例,也期待立方能够审时度势、分清利害,切勿再走挑战"一中"、自毁前程的老路。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当然,就算立陶宛这次能够回应中方的关切,我们仍要对这种反复无常的外交立场保持谨慎态度,可以预见的是,但凡国际形势有一丁点风吹草动,立陶宛随时可能再次摇摆到"反华"的一方。

通常来说,不选边站队才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但立陶宛偏偏是"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的典型,凭借自身弹丸之地屡屡站在挑衅中国和反俄最前沿。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立陶宛在独立后选择了全盘西化的治国路线,在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亲美倚欧",甘愿成为美国在东欧利益的代理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图右)会见立陶宛外长

而随着美国将重心转向以遏制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印太战略,立陶宛自然会拿台湾问题做文章以引起美国注意力。

这说明立陶宛对华依赖度并不强,在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立陶宛很容易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为了谋求政治利益而站在"反华"的一边。

说白了,对立陶宛而言,东西方"二元冲突"的地缘政治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经济议题始终不会对立陶宛对华政策起决定性因素。因此,中立关系究竟会如何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