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再次展现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当天11时19分,一架日本"民用飞机"非法侵入我国钓鱼岛领空,中方海警舰艇迅即依法采取管控措施,并起飞舰载直升机实施警告驱离。截至11时24分,涉事飞机已飞离相关空域。这是今年以来日方第三次在钓鱼岛实施类似挑衅行为
事件核心:日方步步试探,中方寸土必争
根据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通报,此次日方飞机非法侵入全程仅5分钟,但性质极其恶劣。中国海警在例行巡航中全程掌握动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舰载直升机升空执行驱离任务,彰显了全天候维权能力。值得警惕的是,日方近年来频繁以"民用"名义实施抵近侦察,仅2024年就发生7起类似事件,其中3起涉事船只被证实与右翼团体有关
法理昭彰:钓鱼岛主权铁证如山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不仅有历史文献支撑,更有国际法理依据。无论是《明实录》《大清一统志》,还是后来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明明白白地写着:钓鱼岛是中国的!
日本方面不顾历史和现实,频频在钓鱼岛问题上"玩火"。今天这架所谓"民用飞机",是否真的"民用"?是否为军事侦察?是否为制造既成事实?这些疑问,都不容忽视。
中方态度明确: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国海警发言人严正表示: "我们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违法活动。中国海警将持续在钓鱼岛领海领空开展维权执法活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这不仅是一份通告,更是一份警告。中方不会被动等待,更不会退让半步。我们不仅有意志、有信心,更有能力守护每一寸祖国的蓝天碧海。
此次事件中,舰载直升机的快速反应印证了中国海空立体维权体系的成熟。事实上,自2013年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中方已建立起包含海警船、无人机、有人机的全天候监控网络;中国海警装备持续升级,多艘万吨级执法船配备舰载直升机;2024年《海警法实施细则》明确武力使用规范;军民协同机制实现情报实时共享。
专家视角:警惕"非军事化"伪装下的战略渗透
国际关系学者指出,日方近年刻意模糊"民用"与"军用"界限:所谓"科研船"搭载自卫队电子侦察设备: "渔船"实际由海上保安厅人员操作; "民航观测"实则测绘军事要地; 这种"灰色地带"战术意在逐步侵蚀中国主权,试探中方底线。而中国海警的果断处置,正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1条"紧追权"条款的实践。
写在最后
钓鱼岛问题,是中国主权问题,不容模糊、没有中间地带。你侵犯,我就反制;你挑衅,我就还击。
今天的钓鱼岛,风高浪急。但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旧中国。该表明态度时,我们从不含糊;该亮出利剑时,我们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