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来了!政务大数据将全国一体化(3)

2022-10-31 08:18  北京商报

"跨域政务办理应该是发展趋势,也是数字政务不同于传统政务的最本职区别,期待在末来业务中更多地体现出来。"洪涛说道,"其难点不在于数字技术,更有待于数字政务的管理。"

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涉疫情数据全国共享,便是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最好的范例。相关数据表明,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共享调用涉疫情数据超过3000亿次,为有效实施精准防控、助力人员有序流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求解数字政务管理难

洪涛提及的难点,本次《指南》也有所明确。其中提出,政务大数据体系在已经取得一些成效的背景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不够充分、政务数据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政务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政务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亟需强化五个方面。

就此,《指南》也提出了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

在建设任务上,《指南》提出统筹管理一体化、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共享交换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算力设施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等八个一体化任务,明确了各级政府做好全国一体化的原则和方向。

在建设目标上,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政务数据质量显著提升,"一数一源、多源校核"等数据治理机制基本形成,政务数据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制度更加健全。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一是更好地解决现实工作当中,政务服务、行政审批资源效率的问题,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和群众、企业的满意度。二来,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汇集,做好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第三点,可以避免过去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当中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重复建设等问题,让政务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实现全国一盘棋,进而还可以节省政府资金。"王鹏说道,"当然,在遵循统筹规划、依法有序、分类分级、安全可控的原则基础上,还需要相关的机制配套,明确相关权限、部门设置、考核评价以及业务流程、与技术的革新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陆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