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公众股东不足400人,丽翔教育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
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剥离旗下最大收入来源后,公司深陷亏损泥潭中。
业绩增长缓慢、合规之剑高悬、想象空间有限,曾让丽翔教育始终无法得到资本青睐。如今行至退市边缘,公司当如何走出困境?
温水煮青蛙
2000年,在斯洛伐克创业十余年的叶芬夫妇回到国内二次创业,次年成立丽水梦翔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彼时,国内民办教育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正值莲都外国语学校怡景校区招投标,夫妇二人拿下竞拍,开启民办教育创业之路。
发展十数年,莲外教育一直深耕丽水当地,尽管提供的服务涵盖幼儿园至高中阶段,但公司旗下始终只拥有莲都外国语学校(白云校区、怡景校区及幼儿部)一所学校,保持"小而美"的状态,并未走民办教育行业通行的收购或兼并路径。直到2017年,多家民办教育机构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或许是被这股上市潮吸引,莲外教育2018年满怀热情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受民办学前和义务教育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公司的招股书最终失效,上市失败。两年后,公司更名"丽翔教育"转战纳斯达克,成功登陆美股。然而,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跌19%,市值仅1亿美元。
为何资本从一开始就对丽翔教育热情不大?这和单体学校上市的普遍窘境有关。有专家分析称:"单个学校无论从体量还是吸引力水平上,都不足以获得资本的认可,想靠上市谋发展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受限于规模,公司业绩也始终增长缓慢。招股书显示,2016年-2020年,丽翔教育的收入分别为1.1亿元、1.34亿元、1.43亿元、1.52亿元、1.59亿元,在本身收入基数较小的情况下,公司五年营收还仅仅上涨了44%,创收能力堪忧。
利润方面更是不容乐观,同一时期,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852万元、5553万元、2741万元、4723.7万元、3360万元,五年内丽翔教育的净利润波动较大,和2016年相比,2020年公司的净利润甚至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没有质的提升。
分析业绩增长乏力的原因,主要和单一的收入构成有关。一直以来,丽翔教育的收入都极度依赖莲都外国语学校,白云校区尤其是核心来源,2020年上半年该校区为总收入的贡献超过九成。然而,经营多年又未扩张,学校的利用率早已接近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