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2)

2022-08-23 09:46  新华社

今年上半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新造民船按计划交付了10艘/140.05万载重吨,下水船舶中新产品占50%,同比增长67%。

"大船集团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模式,生产进度全面提速,整体交船量不断增长。"大船集团董事长杨志忠说。

目前,大船集团手持民船海工产品订单75艘,合同总金额约360亿元,各生产基地订单比较饱满。"今年以来,民船海工市场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市场需求比较集中。"杨志忠说,上半年,大船集团完成承接船海产品32艘/293.3万吨,合同总金额超过160亿元。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切实落地,清洁燃料船型的市场需求预计会迎来较快增长。

一边频获大额订单,一边快速交付新船,我国各大造船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并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转型。

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5月16日拍摄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H2625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今年6月,一艘15.8万载重吨LNG/燃油双燃料油船首制船在广州交付。该船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客户是新加坡一家航运公司。据介绍,该船在采用LNG模式推进时,能够减少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约99%的颗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旭辉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在船舶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努力突破"卡脖子"环节,目前已成功攻克了LNG/燃油双燃料动力推进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安全返港、内部装潢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