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体系不稳定带来贝因美库存高涨,而库存上涨又会加剧经销商的不信任,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贝因美逐渐失势。2021年财报显示,经销商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42.24%,仍是公司主要销售渠道。对此,有专家表示,与产品、人员、价格相比,渠道更不可控。所以快消品企业出问题基本都在渠道上,贝因美需要从头梳理渠道关系,恢复经销商自信。
第三是存量竞争的奶粉市场。和贝因美全盛期的一家独大不同,近年国产奶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有媒体将目前国产奶粉市场划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飞鹤、蒙牛、澳优,巨额的营销投入下,2019年飞鹤市占率已经升至13.3%。第二梯队是伊利和合生元,基本保持平稳。第三梯队则包括贝因美等,市占率呈下降趋势。目前,财报中已无其市占率数据披露。
2021年财报显示,奶粉业务收入仍占贝因美总营收的83.34%,是绝对的主力业务。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普遍降低,因此进口奶粉带来的压力也不能忽视。激烈的竞争中,贝因美的奶粉业务不容乐观。
前后夹击、内忧外患,贝因美如何破局?
三甲、生态圈,梦还是机会?
在内部信中,谢宏曾提到"不要把贝因美当乳业,在战略上,我始终认为亲子(家庭)消费领域才是蓝海,坚持走母婴生态圈路线,才是应对互联网化、发挥贝因美优势的竞争战略。"2021年,谢宏兼任总经理职务,向"行业三甲梦、生态圈千亿梦"发起冲击。
券商交流会上,贝因美披露了一些新举措。比如在奶粉业务方面,公司将采用多品类策略,抓住羊奶粉、有机奶粉、营养品等契机,加快落地产品。其还提到了婴幼儿特医品类,表明将加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此外,贝因美主力单品"爱加"价格在350元-400元之间,本就属于中高端品牌,联系天津工厂已经处于竣工验收阶段,贝因美下一步很大可能会朝向高端和超高端产品方向。
对于这些举措,市场上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贝因美供应链和渠道完善,又有多年的品牌影响力支撑,无论做什么变革都会有优势。但也有人认为,贝因美财务状况一般,而新产品的研发又需要大量投入,在自身不稳的情况下冒进开拓新品类,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此外,贝因美还明确表示要围绕孕婴童做数字化的产业和服务,整合产业关联资源,打造品牌和资本共同加持的母婴生态圈。然而,从最近蜜芽APP停运、宝宝树业绩不佳等一系列事件看,母婴生态圈的概念听起来美好,但行业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未必是一门好的生意。
如今,飞鹤、君乐宝等头部品牌的年营收早已超过百亿,贝因美与一线乳企的差距非常明显。经历十年大起大落,公司已经不复往日荣光。即使创始人回归亲自操刀,但从近年业绩看,贝因美的"逆袭之路"仍然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