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就业季|"双非"院校本科毕业生自述:为进大厂,我准备了三年
中新经纬5月31日电 (薛宇飞 实习生 胡静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2022届毕业生马上就要离开校园,他们有的要继续深造,有的即将步入职场,开启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
疫情之下,这届毕业生的求职路注定不平坦,不仅要面对"云面试""云实习"等意外之考,还要面对招聘会和一些考试的推迟、供给端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改变等等。这些毕业生如何顺利走完步入职场的"最后一公里",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中新经纬近期推出"2022就业季"系列报道,对话这届毕业生,听听他们的求职经历,也希望对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有所启发。
林子逸是陕西西安一所普通一本院校2022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就是俗称的"双非"(非211非985院校)毕业生,他靠着提前做了三年的准备,以非科班专业的学历背景拿到了头部互联网企业的offer。
以下是林子逸的自述:
2021年3月,我最开始投简历找实习的时候,大厂、小公司加起来投了50多家,但是收到回复的只有10家,其余的都石沉大海。可能是因为自己比较"菜",加上我们学校是"双非",最后拿到offer的只有3家。
最早对计算机有兴趣是因为《黑客帝国》,觉得那也太酷了。上了大学,我选了信息管理专业,结果开学的时候发现这个专业属于经济管理学院,而不是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的专业课也会教一些计算机的知识,但是都学得很浅。我也尝试去旁听计算机系的专业课,但是因为课时冲突,我的学习跟不上他们,没有什么成效。
我还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大约是2019年初,我决定将来要在计算机行业工作,之后我便开始做各种准备。那时候刚好有计算机培训班来招生,我想给自己好好补一下基础,和家里商量拿了一万的学费。高考后填志愿,父母有劝过我不要学计算机,他们觉得这个行业不太健康,容易掉头发。他们想让我学一门技术,比如土木、机械这些,但是我努力说服了他们,"我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我看了很多相关的书,有的知识记不住,我就写到博客里保存,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写了200多篇,差不多有100万字,这算是我大学生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还写了很多项目,最开始是模仿别人的,后来可以自己写。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接到了一些单子。其实就是比较简单的课程设计,但是很多人不会写。我记得我第一个单子是180元,我一天就写完了。陆陆续续写了20多个单子,算是尝到了甜头,觉得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