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良将第一,最为崇祯信任,最后竟因一被俘小卒而阵亡!(2)

2024-02-14 17:02     360kuai

我们看不管是本文提到的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还是已经写过的左良玉、贺人龙,包括我们不怎么熟悉的马世龙、尤世威、虎大威、杨国柱等都在同后金军队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难道说大明真的没有能跟后金一决雌雄的精兵强将吗?非也,战歌在看明末的史料时就发现一个问题,明军在同后金军队作战时的胜率往往与参战军队的数量呈反比。也就是说在中小规模的战斗中明军多能取胜,而一到战役或者决战级别的战斗中,明军往往就是惨败。战歌认为其根源就是明军缺乏一位能谋划全局、运筹帷幄的统帅,或者说有这样的人但是却并未能发挥其作用。

南原大战,尔等流寇能奈我何

崇祯三年七月陕西流贼愈演愈烈,朝廷将曹文诏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带领关宁精骑入关进行征讨。这里提一点,如果认真看过战歌文章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战歌对于明末农民军的称呼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战歌认为在崇祯十五年之前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被称为叛军或者流寇,所以在写崇祯十五年之前的文章中就会以这些词指代。而到了崇祯自缢后农民军开始了抵抗外敌的战斗,所以在涉及这之后的文章中才会用义军来称呼他们!

由于西北地区连年灾乱,参与叛乱者往往携家带口。由于没有稳固的根据之地,所以家属也就一直跟随行军。遇到战事叛军就会在外侧列阵将家口护住。比如战歌多次提到的叛军五重战阵法就是这样'外为饥民,次步卒,次骑兵,又次骁骑,老营家口处内'。这样的做法虽然说是生死与共能激励士气,促使他们拼死作战保护最内侧的家口。但同时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有一支精锐骑兵能绕过叛军的重重战阵直接突袭营地势必会造成叛军军心大乱因而被轻易击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