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人口。魏、蜀两国灭亡时,在籍人口分别为443万、94万,相差约5倍。有学者认为这些人数不可能是其所有的人口,如果算上不在户籍上的人数,曹魏人口约1300万。实际人口约为在籍人口的3倍,按这个标准,蜀汉人口约在300万左右,与曹魏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这么大的差距,执掌蜀汉大权的诸葛亮以及之后的姜维,都义无反顾北伐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无休止地消耗蜀汉本就不充足的国力,其实有他们独特的考虑,也就是开篇所说的以攻代守。
足球比赛中,有些球队会屯重兵于中场。主教练会告诉队员: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只要我们不让对手攻过中场,我们不能赢,至少也不会输。蜀汉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其实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三国之中,魏最强,蜀最弱,而吴国的综合实力是有能力与魏国打长久消耗战的。但对曹魏来说,蜀汉相对较弱,是比较合适的进攻对象。蜀汉如果不主动进攻曹魏的话,曹魏是否会与蜀汉讲和呢?怎么可能!蜀汉不主动进攻曹魏,闭关自守,则曹魏必然会主动进攻蜀汉。即使曹魏一时半会灭不掉蜀汉,但可以与国力不足的蜀汉打长久的消耗战,一点点消耗蜀汉的国力。打个比喻,曹魏的实力值是100,蜀汉的实力值只有20。在正常情况下,曹魏需要用其中45%的实力对付东吴,另45%的实力对付蜀汉,剩余10%用在其他方向。那么,曹魏可以用45来拼蜀汉的20(蜀汉至少还要拿出一部分实力值防备东吴),蜀汉还怎么拼?根本拼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