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协和纠葛十六年之后,清华自建医学部,为何对打造医学院如此执着?

2022-06-14 11:47     八点健闻

与协和纠葛十六年之后,清华自建医学部,它究竟在焦虑什么?

6月6日,清华大学高调宣布,拟建立医学部(本部),并将于6月10日(周五)下午两点举办线上成立仪式。

随后几日,仪式未如期举行。多位接近清华大学的人士透露,仪式或已推迟,但原因和时间均未知。

让人疑惑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冠以"清华大学医学部"之名长达15年之久,清华的这次大动作,对两者的合作意味着什么?他们会分道扬镳吗?

围绕在这个谜团背后的,是清华大学对于医学学科发展的深深焦虑,以及毕其功于一役的急切和压力。

2000年的院校合并潮,不少历史悠久、学术和临床能力强的老牌医学院纷纷与综合大学合并。为综合院校的学校影响力、科研实力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提升。

高校合并潮后20余年,综合大学们对于医学院的渴望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几年来,除清华大学之外,还有很多综合大学建设医学院的冲动再次达到高峰: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2018年,天津大学成立医学部;2020,华东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2020,上海大学宣布成立医学院等。

而回到清华大学,自2006年与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以后,除了共同培养八年制学生以外,清华并未从协和那里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提升"。一头是貌合神离的协和,一头是综合院校们自建医学院的狂热,清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以,清华大学在医学学科建设领域动作频频:2009年开始招收自己的临床八年制学生;2012年成立基础医学系;2014年获得长庚医院作为附属医院;2016年成立临床医学院……

然而,热闹背后,未能在快速提升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实力。

但八点健闻注意到,在此次清华大学宣布将成立医学部(本部)的前夕,2022年5月,清华大学表示将把原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并于2022年6月起开始招生。

与协和纠葛十六年之后,清华自建医学部,它究竟在焦虑什么?

 

据悉,清华大学对于医学部(本部)的规划已经有大致方向,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基础医学系都将升格为学院,与临床医学院一同并入医学部(本部)。而"卓越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的总人数将达到60人,这意味着相比此前,这个项目的招生人数扩招了近一倍。

清华大学在2022年的一次师生沟通会上,提出了自己对于医学学科的愿景--"十年内全国前十,三十年内全球前十。"

然而愿景种种,能做到几分?回看清华大学办医的这20年,看客们不是没有期待和质疑。

努力20年,仍只能评为B类学科


清华大学对医学的野心,多年未见成效。

直到2021年2月,巴德年院士还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如果将清华大学医学院放在中国医学院校之中,其医学学科评估只能排在B类。

在《医学界》发布的以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实力为衡量标准的《2021年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临床实力排行榜》中,清华大学位列第69,甚至排在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新乡医学院这些地方医学院之后。

在国内另一个专做高校评价的软科排行榜《2021年中国临床医学学科排名》中,清华位列第35位。

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排名,都与清华大学的国内顶级名校地位,相差甚远。

为什么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办医学院上屡试不成?

长期以来医学学科孱弱、特别是临床能力不足,始终是清华大学办医学院的致命短板。

历史曾给过清华大学不用办医、直接就能"拿来"的机会。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潮,诸多综合高校都在这轮合并大潮中与当地的知名医科大学牵手,组建了新的综合大学。但当时,清华大学执着于与协和牵手,错过了那次合并的大潮。

2001年,清华大学不得已自己下场,成立清华大学医学院。

彼时,著名泌尿外科医学科学家、两院院士吴阶平先生担任首任院长,诸多医学界大咖的阵容。但即使如此,也始终没有扶起清华的医科。

问题出现在学科积淀和设置上。医学院成立之初时,被纳入其中的只有一个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这是一个从1978年就在清华大学已经成立的学科,该专业此前属于电机工程系,工科色彩浓郁,与临床实践几乎不沾边,与传统医学院的临床类专业更相差甚远。

此后,清华大学医学院又成立了基础医学系和药学系,并结合原本生命科学学科的底蕴给予学生培养机会。但清华大学医学院"远离临床"的困境,依然得不到解决。一位知情人士直言,"再好的生物工程没临床,都白搭。"

多名医学教育专家亦告诉八点健闻,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会带来医学人才和医学教育的良性循环。如果医院本身发展欠佳,那么对应的医学院也很难有好的前景。

要解决临床的困境,清华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附属医院。

此后数年,清华大学开始在北京市内、甚至跨省、跨市,寻找合适的医院,挂名、建附属医院、进行教学医院的合作,拼命补上临床的短板。

但还是太晚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