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曾强盛一时,几乎控制整个西域,为何在后武帝时代瓦解归降?

2025-04-21 13:02  360kuai

匈奴是我国北方出现的最早的游牧民族,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后,一直都是影响中原王朝政权稳固的心腹大患。汉武帝时期,经过前面几代君主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与匈奴之间的互相征伐

到汉武帝晚期,穷兵黩武几十年的西汉已然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面对''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国情,汉武帝只能停止主动对外发动战争,重新实行''与民休息''的治国政策。

西汉对匈奴发动的全面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匈奴也未被彻底击垮,仍然频繁出现在汉朝北方边境发动侵扰。但匈奴经历了汉武帝几十年强力军事打击而没有瓦解,却在后武帝时代迅速走向衰败,以至于不得不心甘情愿臣服于汉朝政权。

战争带来的严重损耗

匈奴与西汉互相征战几十年,双方因战争所消耗的财力人力难以估量,尤其对以游牧狩猎为生的匈奴来说更是难以承受。无论是人口的减少,物资的损耗,还是土地的丢失,都让匈奴政权难以为继,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1.人口的大量损失

西汉曾对匈奴发动了三场重大的军事作战:公元前127年由卫青主导的河南之战,六年之内共歼灭匈奴四万余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发动河西之战,志在夺取河西走廊地区,此战共杀死俘虏匈奴十万人;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对匈奴发起漠北之战,卫青击溃匈奴单于,杀敌两万,霍去病追击左贤王,歼敌七万,封狼居胥。

《史记》中记载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力士能贯弓,尽为甲骑。''

匈奴可谓是全民皆兵,凭借百万人口就能组成一支''控弦之士三十万''的军队,但河西、河南、漠北三次大战之后,匈奴就损失了几乎二十万的士兵数量,致使匈奴整体人口的数量都难以快速恢复,军事实力急剧减弱。

2.物资的巨额损耗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以游牧狩猎为生的匈奴来说,牛羊牲畜就是他们的''粮草''。

西汉对匈奴发动了几十年的战争,在此期间匈奴损耗的牛羊牲畜数量十分惊人,仅河南之战,卫青就缴获牛羊牲畜千百万,其他战争中匈奴所丢失的牲畜数量更是难以估量

除了被西汉以战争的形式直接缴获外,随着战争的范围扩大,匈奴生存的地域空间不断被压缩,匈奴普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只能携带牲畜不断向北迁徙。

这种持续的迁徙过程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牲畜因为挤压碰撞而死亡,如果赶在牲畜的繁育时节,还会严重制约牲畜数量的增加。如此巨大数量的生存物资消耗,也使得匈奴元气大伤。

3.丰饶土地的丢失

战国时期,阴山以南以及河套平原广大的富饶地区已经被匈奴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他们依靠这里天然丰富的水草资源休养繁衍,不断壮大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严重威胁中原地区政权的军事力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遣蒙毅率领大军收复了河套地区。但秦末天下大乱,朝廷已经无暇理会北方的边境。

而此时冒顿单于统一了整个匈奴部落,还不断向外扩张,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的所有势力。匈奴的整体实力到达了巅峰,并在和汉高祖刘邦的对战中上演了''白登之围'',匈奴借此重新掌握了阴山以南和河套地区。

汉武帝时期发动的几次大战让匈奴在溃败之下只能放弃这片物产丰富的沃土,退居苦寒的漠北地区,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匈奴整体实力不断衰败下去。

汉朝一系列应对匈奴策略的实施

1.边防系统的加强

''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

漠北之战后,匈奴退居漠北,西汉遣大量民众北上在阴山地区建立强大的军事防御堡垒,并在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长城的修筑,军事堡垒和长城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匈奴骑兵的南下,极大的提高了汉朝北方的边防力量。

2.打通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曾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最终张骞不负众望的成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地区诸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表面上是西汉大力发展经济的一条通商之路,实际上汉武帝更看重的是它的战略价值。

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往来联系,此后汉朝对西域诸国在外交上一直实施互派使节,相互和亲的政策。

西域诸国本来大多臣服于匈奴的统治之下,汉朝的军事压迫使得匈奴的实力大为减弱。自丝绸之路开通,与汉朝互通有无之后,不甘继续忍受匈奴压迫的西域各国联合汉朝,主动向匈奴发动进攻,不断蚕食匈奴本已不多的生存空间,给匈奴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匈奴内部矛盾的激化

当年冒顿单于统一所有匈奴游牧部落后,在他的带领下匈奴整体实力得到空前加强,内部各贵族之间非常团结。此后一直到伊稚斜单于时期,匈奴各部落都紧紧围绕在首领的领导下上下一心。自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大败伊稚斜单于后,匈奴内部各部落之间便逐渐开始了分裂

《汉书 匈奴列传》中记载:''及单于死,卫律等与颛渠阏氏谋,匿单于死,诈矫单于令,与贵人饮盟,更立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

狐鹿姑单于病逝后,卫律和颛渠阏氏密谋矫造了单于的遗命,废黜了左贤王和右谷蠡王,拥立左谷蠡王继位为壶衍鞮单于。自此以后匈奴内部各贵族之间为了单于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导致匈奴内部政权分崩离析,直到呼韩邪单于时期,匈奴势力全面瓦解,不得不归顺了汉朝

总结

匈奴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强盛一时的游牧民族没有被强大的西汉政权通过军事战争所征服,却在后武帝时期的几十年里迅速瓦解归降,这其中的原因着实耐人寻味。

汉武帝时期发动的对匈奴的全面战争使整个匈奴部族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赖以生存的牲畜,丢失了阴山以及河套地区肥沃的土地,致使整个匈奴部族很难在苦寒的漠北地区生存发展下去。

而汉朝以及西域诸国政权对其持续不断的打击,加上其内部利益结合团体的彻底崩溃,更是给了匈奴最后的致命一击。在这种内忧外困的生存状态下,曾经风光无限的草原雄狮也只能随着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迅速衰败了。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匈奴列传》

3.《匈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