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区“封闭式”婚礼:三千多邻居围观,西兰花做捧花(3)

2022-05-20 13:15  极昼plus

婚礼前一天,中庭跟随志愿者去收集物资,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过去那些观察和想象中的邻居:大部分居民直接将喜庆物品放在家门口,看着它们躺在楼道,中庭形容这是疫情时代里的"无声交流"。从一个大学老师家取完物资离开时,老师还在楼上窗口挥手,这些都让中庭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就像老家的邻居一样。"

这场婚礼和小区变成他在上海最美好的记忆。他说,"会记住上海,想到这里,就会想到有这样一个婚礼。"

梦中的婚礼

最激动也最忙乱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新娘靓靓一夜无眠,婚礼的规模超乎她的预料,"没想到会这么隆重"。有期待也有忐忑,"办这样一场婚礼,会不会被人质疑?"但最多的还是感动,在学林苑居住不过半年,她说,"我是一个外来人员,大家(却)给我如此温暖的环境。"

下午5点20分,婚礼正式开始。双方父母、证婚人、现场……这场直播设置了16个机位。小区之外,居民请来的直播外援团队正在根据脚本切换画面。

此时,学林苑90个单元的几千居民都在观看这场特殊的婚礼。上海大学的老师刘寅成特意把吃饭时间提前了半个多小时,担心手机看不清,还换成电视投屏,从阳台向外望去,对面楼栋许多户人家,和他一样,电视都切换到婚礼的画面--

新郎在回忆两人的爱情故事:在朋友家相识,断断续续联系过两年,他性格腼腆,最后是新娘忍不住先开口,"你要不要做我的男朋友?"恋爱九年,八年异地,他考上博士,她就放弃老家国企的稳定工作,到上海和他团聚。重新找工作、租房,她每天都要来回通勤3个小时。

婚礼持续了70分钟,画面不太流畅,但这没有降低居民们的热情,最高的时候,直播间在线人数达1万多。

上海小区“封闭式”婚礼:三千多邻居围观,西兰花做捧花

婚礼现场,除了新郎新娘,其他人都穿上了防护服。讲述者供图

靓靓觉得自己大概是最幸福的新娘。对她而言,这段婚礼的意义也在于,让她更加珍惜这段关系,以后如果遇到争吵,回想起婚礼当天,"不能辜负这么多人的祝福。"如今,邻居送来的东西还堆在出租屋里,她打算解封后一一送回去,"迫不及待想要给大家发喜糖。"

婚期赶上了疫情封控,许多在上海的新人都经历了更特殊的爱情仪式。就在同一天,浦东的新娘阿孙也穿上了婚纱。小区规定不能出楼,阿孙就在楼道里拍下疫情时期的婚纱照:手捧花是用口罩折成的,戒指则用抗原检测盒替代,雪白婚纱背后,是老旧漆黑的楼道,电表箱和电线凌乱地揉成一团,她说:"正好在上海这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以后一个美好回忆。"

28岁的花花和靓靓一样幸运,她的婚礼是由秀沿路867弄小区的邻居"众筹"的:手捧花是一朵西兰花,为了显得正式,特意用空气炸锅的油纸做成花托,用邻居刚买的小米辣椒点缀,司仪、家长、花童全由小区居民担当。那一天,有人自发开着大红喜字的摩托车,在小区开路,几辆送物资的电瓶车自觉并上来,组成婚礼"车队"。花花和爱人坐在后面的三蹦子上巡游,车尾巴上拖着几个由可乐罐串起的"鞭炮"。

现实世界之外,一场"动森婚礼"也在虚拟的小岛上悄然开场了--这里也是新人相识相知的地方。他们本该到三亚旅行结婚。碰上疫情,先是改到5月22日,最后不得已只好取消。

在这座小岛上,沿用《恶作剧之吻》的反串,新娘穿西装,新郎是公主裙。桌子上铺满蛋糕、蜡烛和捧花,小岛上还布置了拱门和管风琴。六个好友参与和主持这场婚礼,屏幕上缓缓出现新人打出的三个字:"我愿意"。

对这些新人来说,婚礼是另一段人生的开端,承载着爱意与祝福,疫情、封控都不能阻止他们对仪式的追寻。

在靓靓婚礼结束的那天晚上,负责筹办的工作人员赶回居委会做全面消杀,将报告厅恢复原状,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第二天,到过婚礼现场的工作人员,全都停止志愿活动,自发居家隔离一天,每隔六小时做一次抗原检测。

学林苑重新回到往日的轨道上:鸟鸣萦绕在小区上空,阳台外是无休止的大喇叭声,还有志愿者声嘶力竭的喊楼声。但无形中有一些东西被改变了。兔子喜欢徒步、旅行和美食,这次的经历,让她结识到一群志趣相合的朋友,"以后随时都有能一起吃饭的人了。"Sara带着一个人事管理者的敏锐:"很多人的技能确实不一样","有工作需要都可以来问我。"

视频剪辑师连夜加班,终于在婚礼结束后的那个凌晨,制作完成了婚礼的全部视频。在影片开场,他将制作署名为:学林苑全体居民。(应讲述者要求,兔子、中庭、阿孙、花花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