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区“封闭式”婚礼:三千多邻居围观,西兰花做捧花(2)

2022-05-20 13:15     极昼plus

邻居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靓靓夫妻本该在300公里外的江苏盐城举行婚礼,靓靓为此准备了一年:婚庆是传统中式风,"就像皇后登场的那种感觉。"最期待的是讲话环节。相处的时光,总是对方迁就她多一点,她准备了一段很长的话,想在那天讲给他听。

相形之下,这场"众筹婚礼"只有两天时间准备。白天,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Sara尽量把工作流程细化,以剪辑为例,一共招聘四个人,分别做前期片头、后期全片和空镜,最后再由她将所有素材重新整合。

住在这里十二年,Sara对这个小区几乎没有感情。她在广告公司工作,早上8、9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甚至都没和对门打过招呼,"如果说一声'嗨',可能别人都会觉得我很傻。"在她印象中,小时候住过的弄堂邻居可以互相串门,一起吃饭;但商品房是陌生人社区,"大家都各顾各的,眼睛都长在头顶,谁也不认识谁。"

改变源于疫情时的封闭管理。58岁的婆婆是楼栋组长,每天都在小区里奔波、统计和送物资。在她的影响下,Sara报名做了志愿者。那时候,小区氛围紧张,担心被歧视,有的阳性居民会隐瞒信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Sara挨家挨户敲门,劝他们加进楼道群,共享信息,也方便邻居互相帮助。有时候,门内会传来急吼吼的声音,"谁啊,你干嘛的?"从一楼到六楼,她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集齐所有居民。

Sara也因此发现,每扇门背后都是鲜活的人:二楼的女士生活精致,喜欢做点心奶茶,还要精心地拍照,"就算在隔离,看到心情也会变好"。五楼的先生是个牙医,Sara牙疼发作,他及时送来消炎牙膏,还教Sara如何止痛。

一位25岁的女孩在学林苑生活十多年,对小区同样感到陌生,父母和邻居相互间的称呼都是"XXX(狗的名字)的爸爸/妈妈"。做了两个月志愿者,这个女孩终于知道,二楼住着一位热心的老师,52单元和70单元其实是挨着的,配送时东西可以放一起。一个年轻小伙曾用一排鸡蛋和八楼的阿姨交换土豆,了解到小伙是三个人合租,担心物资不够,阿姨会特意放些物资到一楼的置放架,让小伙去取。

上海小区“封闭式”婚礼:三千多邻居围观,西兰花做捧花

婚礼当天,靓靓夫妻向邻居们挥手致意。讲述者供图

两个月的封控,"邻居"频繁地在每个人的生活里登场,这也让大家后来参与靓靓夫妻的婚礼,变得顺其自然。

婚礼筹备组最终在小区里招募到将近20个工作人员,他们分头行进:有人连夜剪辑新人故事,做婚礼开场视频,有人专门到小区试飞无人机,还有人摘下自己种的鲜花,给新娘做花篮和头饰。

负责这次婚礼摄影的是23岁的小伙中庭,去年三月才搬到这里。这一年,带着职业的观察力,他对邻居们充满想象:每天早上七点钟,楼上会传来踢踢踏踏的声音,听节奏,他猜测那应该是一个"刘畊宏女孩"。总在电梯里抽烟的那个人也住在楼上,是个外卖员。

有一户人家面相有点凶,看起来不太好惹。他很少主动和人招呼。唯一例外的是那对开水果店的夫妻,胖乎乎的,面容和善,见了面总是主动问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