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府兵制?为什么府兵制的废止成了唐朝衰落的标志?(4)

2023-12-14 11:42     360kuai
而为了统辖这些急增的军事据点,于是节度使便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景云二年(711年)到天宝元年(742年),唐边境共设立十个节度使,辖兵四十九万,而当时全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七万。如果说上述原因是府兵废止的外因,那么接下来的三个现象就是终结府兵制的直接杀手。 一、土地兼并严重。唐朝中期,统治阶级腐化堕落,社会矛盾加剧,土地渐被豪强兼并,均田制遭到了空前破坏,"兵农合一,亦兵亦农"的府兵制开始动摇。因为无田可种,农民也没有承担兵役的能力,遂纷纷沦为流民或客户(寄居于其他主户门下)逃避兵役。 二、府兵地位下降。唐初,政府重视府兵,待遇丰厚,参加征役者都可得勋级,战死沙场者可追赠官爵,甚至死者子弟也可承继官爵。可是后来,官品、勋级、赏赐、勋田均不能兑现,战死者也无人问津。既然府兵身份一文不值,所以首先是富家子弟不再愿意充军,他们要么逃避,要么雇人替代。这样一来,兵役负担几乎全部转嫁到已无田可耕的农民身上,而农民只能逃跑、躲避。


三、不堪征战之苦。 玄宗时期,表面的虚华全靠频繁的征战来支撑。而战事的胶着让边关将领情绪燥动,他们不敢向朝廷表达不满,只能将愤懑撒在"同病相怜"的府兵身上。因此,兵士被边将任意驱使、虐待甚至迫害。更致命的是随着与吐蕃、南诏的战事不断,征募戍边任务层层叠加,原来戍边的府兵三年轮换,后来延至五到六年,直到变为遥遥无期。如此一来,府兵便成为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牢笼,百姓惟恐避之而不及。 综上所述,均田制被破坏,百姓逃避兵役,唐朝无兵可征,府兵制成为一具空壳,折存府成为一个摆设。公元749年,玄宗皇帝于无奈之下,宣布停止使用征调府兵用的"鱼书",此举标志着府兵制正式淡出历史舞台。从此,大唐王朝再也找不到那种"君临天下、睥睨四方"的感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油然而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