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记载的赵普诬陷人的事件(3)

2023-01-10 06:39  360kuai

冯瓒被流放海岛,10年不得归,开宝九年(976年)遇赦放还。宋太宗即位后,授冯瓒为左赞善大夫。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冯瓒随太宗征太原,凯旋后任大理卿兼判秘书省。因足疾请退,太宗不允许,诏免朝请。冯瓒又抗章请退,拜给事中后辞职,第二年病卒。

冯瓒一蹶不振,被发配沙门岛。反观赵普又怎么样呢?他犯的事比冯瓒的要大得多,却没受到冯瓒一样的发配,真是"刑不上大夫"。

太祖对开国功臣们并不放心,往往不打招呼就到他们的府邸造访,想知道下朝后他们都干些什么。赵普家更是常去,所以赵普每次退朝回到家不敢立刻换衣裳,还嘱咐门下注意观察皇宫动向,即使是这样,还是出了纰漏。有次吴越王钱俶派人送来一封信和十只贴着海产标签的大瓶子,放在廊下,赵普还来不及收起来,太祖的车驾突然到了。太祖指着瓶子说,吴越的海产一定不错,打开来看看。结果,盖子打开,里面装的却是黄灿灿的瓜子金。赵普吓坏了,叩首道歉说:"我还没有打开书信,实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如果知道,一定会上奏皇上,拒绝掉这些东西。"太祖讪讪地说:"尽管收下,不要过虑。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拟定的呢。"太祖还算宽宏大量,高官们若仅仅是贪些金银财宝,也就不太追究了。赵普收下金子之后,在东京汴梁盖豪宅,用上了那些金子。比起冯瓒要贿赂赵光义幕僚刘轜的事件,赵普收的礼金比冯瓒的更多,犯的罪似乎比冯瓒更大,只是没人追究罢了。

赵普仰仗功劳大,在朝中专权,得罪了不少大臣。他敢说话并坚持自己的看法,却又为人峻刻,妒贤嫉能,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致使朝中许多大臣看到他就心寒彻骨,大失所望。尤其对于冯瓒事件的处理,很多大臣多对他持有非议。时间不长,赵匡胤也就知道了朝中大臣的议论,对赵普产生疑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