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阳、施兰茶:印度为何屡对小米下狠手?(5)

2022-05-10 08:00     观察者网

2017年,莫迪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ST税制改革,首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税种。这一举措虽扩大了税收的抵扣范围,增强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优势,有利于印度经济发展,但税制改革取消了许多重复税种,也降低了平均税率,导致政府财税收入降低,因此国内对于这一改革成效也长期存疑。

这使得印度中央政府承受巨大压力,一方面期望通过降低税率刺激经济以增加税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税务增缴弥补短期财政收入缺失,同时彰显改革对于国家税收产生的正面影响。

再次,民族主义裹挟"自力更生"政策,使全印上下乐见中资企业遭受打压。

2020年5月12日,莫迪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推出总金额20万亿卢比的经济刺激计划。他表示,其核心目的是借助疫情影响推动对华产业链脱钩,通过大力改革发展本土产业,让印度成为"自力更生"的经济强国。

然而,随着产品质量与工业水平的硬性差距照进现实,印度本土产品迟迟难以获得市场青睐,这一"自力更生"政策迅速被不满的民族主义情绪裹挟,异化为政治干预与地方保护。

2020年6月中印再次发生边境冲突后,双边关系进入冷战以来的最低谷。此后,莫迪政府以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之名,行经济民族主义之实,开始疯狂打压在印中资互联网企业,陆续封禁TikTok等一批知名社交媒体应用。印度本土社交媒体吃下中资企业市场份额,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屡创新高,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这种状况下,尝到甜头的莫迪政府自然可能将目光投向中资企业盘踞的手机行业。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20年,在印度政府持续高压和印度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小米在印销量依然保持增长,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第一,这使其更易沦为莫迪政府打压的对象。

2021年以来,莫迪政府多次突击审查小米税务,并屡屡威胁进一步制裁。同时这场查税风暴还波及其它在印中资手机企业,这表明莫迪政府意图强力遏制中资企业在印手机市场份额。

资料图来源:印媒

然而,事不遂人愿,Canalys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在市场增长率暴跌24%的情况下,依然占据市场头名,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政府打压小米所争取到的市场空缺被另一家中资手机企业realme迅速填补,后者以40%的增长率跃升至市场份额第三名,成为当季最大黑马。

尽管市场一次次证明,经济民族主义干预绝非正道,而产品竞争力才是获得市场青睐的根本原因,但莫迪政府仍在继续大肆炮制渲染对华示强。可以说,当前全印上下都弥漫着诅咒中资企业失败、本土产品取而代之的情结。在这种背景下,打压小米无疑是烈火添柴,既能增强莫迪政府经济民族主义强人的形象,也迎合着印度对于"自力更生"的想象。

结语

总体来看,这次小米事件只是近年来莫迪政府谋求经济"自立更生"、对华产业打压与脱钩等一系列强势举措的缩影,此中不难窥见印财政部门手段不断更新、态度日益强硬,在印中企受印度对华心态的影响不断加大。

而印度各地对税法的理解本就不一,业务标准更是朝令夕改,在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的模式下,印当局发现所谓"经营违法"的情况并非难事。

现在看来,只要印度仍在自尊与自卑、强力与无力的矛盾中反复挣扎,仍在民族主义的叙事中沉浸,印度政府每次扰动市场,中资企业恐怕都要遭受波折,甚至首当其冲。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