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致歉!上市前夕被曝卖烂果,水果生意到底有多难做(4)

2022-05-09 09:04  时代周报

细分来看,2019-2021年,百果园大部分收入来自产品销售,同时从加盟门店获得特许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大部分,分别约占同期总收入的97.5%、97.6%及97.1%。

行业竞争激烈

百果园不是没有想过另辟蹊径突围。

此前,公司曾两度奔赴资本市场未果,IPO之路犹为坎坷。在江瀚看来,百果园上市的愿望很迫切,但是如何给市场一个满意的故事,目前看来并不容易。

多年来,为了在万亿水果市场站稳脚跟,百果园在渠道拓展上"卯足了劲"。

2008年,百果园筹建全国首家B2C水果电商平台--网上百果园;2014年,成立百果互动科技公司,为全面"触网"布局信息化;2016年前后,百果园加大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发力线上销售。

"率先触网"带来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7月,百果园宣布线上单月销售额超过1.2亿元,并且实现规模化盈利,2018年,百果园一度稳居第三方外卖平台水果类目销售第一位置。

但随着线上流量日渐退潮严重,流量见底、获客成本难度升级,百果园的线上声量似乎也在不断被侵蚀。

数据显示,2019-2021年,百果园线上渠道订单数量在总订单数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9%、22%和23%。但占比逐年提升背后,百果园在线上渠道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8%、-4.9%和-0.3%。

对此,百果园解释称,线上渠道毛利率较低主要由于应对加剧的竞争。同时,线上销量的增长,附带而来的还有百果园的配送费用和包装费用的增长承压。

即便坐稳"水果零售大王"的头衔,百果园仍处于行业高速竞争中。据2021年水果零售总额划分,百果园仅占1.0%的市场份额。前五大参与者合共占3.6%的市场份额。

基于此,不得不转变思维的百果园,正在试水预期增长更快的生鲜赛道。

2019年,百果园宣布进入生鲜市场,由仅向付费会员销售高端生鲜食品转为向所有客户销售更多大众市场的大生鲜及其他产品,同时,上线独立生鲜平台"百果心享";一年后,百果园又推出生鲜品牌"熊猫大鲜",扩大更多生鲜品类产品。

"生鲜行业前有菜市场围攻、后有大型商超夹击。"专做社区生鲜生意的钱大妈CEO冯卫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生鲜市场竞争激烈。

一方面,农贸市场在多年发展中已拥有稳定的生鲜供应体系,打破众多中间流通环节险阻艰难;另一方面,面对整合能力强大的连锁商超,社区生鲜在品类与价格都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不仅如此,不断涌现的社区生鲜新模式,互联网企业阿里、京东、美团等各类竞争者成为行业发展重要的一环。2015年以来,社区生鲜各类业态如线下社区店、互联网卖菜、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崛起,赛道逐渐拥堵,竞争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