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困难,负债压力大?揭开地方银行贴息存款真相(3)

2022-05-09 08:46  北京商报

另一位融资顾问也透露称,"各家银行开出的'中介费'不一样,但基本都在0.3%左右,今年利率下行,行情不好,银行补贴的力度不大,以前银行给客户'贴息'最高能做到4%,今年最高可以做到2%,相应的银行给融资顾问的'中介费'也缩水了"。

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鼓励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这之后,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陆续加入存款产品利率下调队伍,相继将大额存单利率基数调降0.1-0.3个百分点。当"降息"成为常态,此类靠高额回报和变相增加支出增长的存款,无疑会加剧存款竞争混乱。

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王剑辉指出,此类"花式"揽储行为最终会给银行造成一些隐患,整体上推高了银行储蓄资金成本。若拿到资金后,银行的业务量和业务收益不能和成本相匹配,就会造成入不敷出的潜在风险,这种潜在风险积累过多就会导致银行整体资金流出现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可做贴息业务的地区主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覆盖的银行类别以地方性城、农商行居多。除了融资顾问外,还有一些疑似为银行内部员工人士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揽储信息表示,"完成行内分配的存款任务,需要的私我,可以上门办理"。还有部分疑似村镇银行员工人士也发布信息称,"我是银行员工,不冲时点,只做1-3年定期存款,存入1年的利率高达4.25%"。

增加稳定储蓄来源

在利率市场化、同业竞争、监管环境变化等行业背景下,此类"花式揽存"的背后也从侧面反映了地方性银行的揽储困局。就在不久前,内蒙古林西农商行发布的一则引进资源型人才公告一度火上热搜,在公告里,该行明确表示,招聘的5位入围候选人要在10日内存够不低于1000万元存款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公告一出,引发全网讨论,这究竟是在招人还是在"拉存款"?目前该公告已被撤下,但对于地方性银行揽储难的话题热度一直未曾降温。

揽储已经成为银行员工一项十分重要的考核任务,一位地方城商行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揽储任务直接和工资、年终奖挂钩,除了分支行的任务还有总行派发的集体任务,完不成就要扣钱。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考核指标有所下滑了,但完成起来还是有难度。巨大的吸储压力之下,除了使用各种关系拉存款,别无选择"。

在缓解揽储难题方面,周茂华直言,地方性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经营能力,增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高质量服务入手,提升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增强客户黏性;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正如王剑辉所言,揽储应被地方性银行作为长期战略问题来处理,一方面,地方性银行应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深耕细作自身的客群网络,客户稳定了才会有稳定的储蓄来源。另一方面,也要推出创新的产品以及金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新客户。不能仅仅靠通过某些短期方式来提升储蓄规模,短期提升的储蓄规模对银行经营层面起不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