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悦一样,另一位融资顾问闫民(化名)在过去的一季度也经历了"买存款"的过程。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他不建议客户进行短期储蓄,"一季度已经过去了,就算存入行里也不计入整体考核,如果客户资金不紧张,可以选择较长的存入时间,最低起存3个月这样可以拿到长期收益"。
"我们只收资金量大的客户,最好是1000万元,存款流程需要去当地亲自办理。给到的'奖励'就是存款返现形式,在银行原有的存款利率之外再加1%-3%的贴息,贴息是预先支付,即在存完款项拿到存单的当天就可以兑付利息,存入的时间可以由客户自行选择。"闫民说道。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出现融资顾问牵线"拉存款"主要是部分地方性银行负债压力大,融资顾问充当资金供需中介获得一定收益;此类揽储势必增加部分银行的负债成本,不利于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同时,这种方式存款稳定性不够好,也变相增加了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
贴息揽存推高银行负债成本
在金融市场中,融资顾问这一角色一直缺乏透明度,他们捏造的身份变化多样,但大多数都和银行挂钩,例如某银行客户经理、某银行存款经理等,在交易环节完成后,还需要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融资顾问的佣金和客户存入的资金有关,存入的量越大收取的比例就越多。"一位融资顾问表示,"佣金相当于银行开给我们的'中介费',通常为客户存入资金的0.2%-0.5%左右,一次性收取,我们一般对接千万资金量以上的个人客户,百万元资金太零散,不如大额资金受欢迎,零散资金对银行揽储的考核也没有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