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2014年到2021年这段时间里,雄心勃勃的苹果汽车项目曾集聚了14位技术大咖,其中11位为团队主要负责人,他们有来自内部转岗,有高薪从竞争对手挖角。但仅仅一年时间,这其中7位核心成员就离开了苹果汽车团队,近乎"解散"边缘。
另一方面,郭明錤的爆料在果粉们心里一向等同于"官宣",这自然加深了外界的悲观情绪。
但翻看近期新闻,我们还是可以觅得一些线索:2月22日,苹果曾与一家韩国外包半导体组装和测试(OSAT)公司开发用于Apple Car的芯片模块和封装。该项目于去年开始,由苹果韩国公司领导,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另有供应链人士透露,苹果在2021年底曾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中国台湾汽车零部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并将相关企业列入首批供应商。这些事件似乎与"苹果终止造车"互相矛盾。
如果我们继续深挖,回到"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参数|图片))"本身,就可以发现有关自动驾驶线路与造整车线路的斗争贯穿了整个计划的发展历程。
左右摇摆的线路之争
如果乔布斯还健在,那么iCar或许早就能实现。
早在2007年,乔布斯就与时任大众集团CEO文德恩进行了会面,讨论了关于iCar的构想。但彼时恰逢美国汽车工业低谷,iCar的开发计划也被迫搁置。直到乔布斯去世后的第三年,神秘的"泰坦计划"开始悄然开启,由初代iPod团队领导Steve Zadesky担任负责人,并且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召集了千余名工程师。
毫无疑问,Zadesky完全按照乔布斯的意愿开发一款汽车产品。但他的同事,苹果设计总监Jony Ive则力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而在路线选择面前,苹果CEO蒂姆·库克最终支持了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他认为,未来软件将成为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驾驶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这场路线之争引起了苹果汽车团队第一次大变动,同时导致多家车企拒绝与苹果的合作计划,造整车的想法在团队内斗下一度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