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
而上市即巅峰,上市后的趣头条一直没有较大突破,有不少行业观点质疑趣头条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趣头条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烧钱补贴"这一套互联网打法首先用在了内容行业中,而不像其他互联网平台虽然亏损但有规模增长,趣头条常年高企的销售及市场费用并没有带来应有的增长,近年来,趣头条每个季度的用户数据持续下滑。
其原因在于,趣头条补贴吸引来的用户并不是来看新闻,而是充斥着大量对内容没有兴趣的羊毛党。这一特点在财报中也可以看到:市场费用一旦下降,用户数据就剧烈下滑。
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谭思亮宣布对成本和费用进行约束,开启长达一年多的减亏计划。平台补贴收紧后,用户数量和活跃度随即下滑。
2019年第四季度,趣头条用户在平台的使用时长就开始下降,从2018年同期的63.1分钟将至59.4分钟。到2021年第三季度,用户平均使用时间长降到了51.9分钟。
截至2021年三季度,趣头条日活数据连续六季度环比下滑,已经跌落到2年前的2018年第四季度水平;月活数据跌回2019年第三季度的水平。
"成也补贴,败也补贴",事实证明,趣头条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由于不注重内容,选择先抓用户,趣头条缺乏良好的平台生态和特色的内容,护城河并不高。
随着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加大,网赚模式对用户的吸引力在下降,内容缺乏吸引力的平台,一旦减少补贴,用户就会毫不留情地离开。
现在的趣头条可以说进入了两难之地:控制成本,活跃用户就下降,营收受影响;加大补贴会加剧亏损,且现金流不足。
截至4月28日发稿,趣头条股价已经跌至1.17美元,市值降至3545万美元,较最高峰时的45.88亿美元缩水超99%。
趣头条未来怎么走?
成立三年后,趣头条开始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大力引入原创作者、机构媒体等内容创作者。2018年,趣头条推出过"快车道计划",提高创作者分成和确保创作者保底收入。但近年来具体在内容方面投入了多少金额,趣头条并未公开透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