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变的问题上,崇祯不仅没有积极地进行解决,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民变的规模。崇祯二年,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开始裁撤驿站,大批接受过正规训练的驿兵,因为没有了生计而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加剧了国内局势的混乱。而崇祯除了派军队进行镇压,并没有其他办法,历来对于农民起义,都是诛首犯,招抚参与者,而崇祯不敢这么来啊,安抚需要花钱的。反过来对农民军来说,我造反好吃好喝,被安抚了,反而要受盘剥,投降个啥啊,就造成了明末的怪象,民变越剿越乱。搜刮有方的魏忠贤,能够缓解财政困局
从天启后期,魏忠贤掌权后,开始大肆征收榷税也就是工商税,以及矿税,以此来弥补内帑连年支出的亏空。这两项收入,也不是魏忠贤首创的,明朝历代不被文人待见的皇帝都干过这事,矿税从明朝立国之初,就是由皇帝直接管辖,由内宫派太监进行管理,所得收入归入内帑。
但是后来随着文官权力的增加,各地矿山逐渐被以文官为代表的各地豪族和藩王侵占,最后皇帝收不回来了,所以从成化和正德开始,皇帝想了个辙,派太监去收矿税去,以此来挽回内帑的损失,魏忠贤延续了这一政策,着实为内库增加了不少收入,崇祯上台后,各地矿监被召回,终崇祯一朝没见到矿山的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