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整个明朝灭亡的过程是十分突然和迅速的,它不像汉朝、唐朝一样,局势败坏到无以复加,简单来说就是暴毙,其实是还有抢救的空间的,这应该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明朝十分惋惜的原因,更是明朝能够吸引很多爱好者的原因。极度困乏的财政,导致明朝走向灭亡
明朝灭亡的第一个原因是极度困难的财政问题,这个问题从正德年间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当时朝廷还薄有积蓄,问题不太严重。到嘉靖年间,因为倭寇侵犯东南沿海,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江浙地区减税,一减就难以再度加征了。从此朝廷就开始揭不开锅了,开启了"藏富于民"的尴尬时代,万历年间,因为朝廷的持续用兵,支出不断加剧,张居正积攒下来的家业也一步步败光了。最终因为辽东战局,将明朝的财政踹向了深渊。
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源在于三饷的加派,其中辽饷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加派,每亩地加九厘,到了四十八年终止。天启年间史书没有明确说怎么征收辽饷,"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应该是有继续征收辽饷的,但是具体征了几年,不得而知。但是天启没有光带着农民往死了薅,而是开始一并加征榷税、关税等,填补财政亏空。到了崇祯四年开始,逐渐增加了"剿饷""练饷",合称三饷,全部摊派到了田亩之中,再加上天灾人祸,从崇祯元年开始,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财政的崩溃,导致民变不断
众所周知,明末整个东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小冰河事件,导致干旱不断,田地歉收,而朝廷又不断加派赋税,导致农民脱产,成为流民,最后加入农民军。明末农民起义,不是从崇祯开始的,从万历年间就开始不断发生,征收辽饷只是一个催化剂,民变并不是起于崇祯,崇祯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