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运-20的机队扩充速度已经超过了笔者的想象,虽然我军的大型运输机数量当下保持在80架左右,且缺乏C-5、AN-124级别的运输机,仅为美军C-17机队的一半,但对于运输机师尚未普及到战区的人民空军而言,像美军那样"阔绰"到在空军联队下面下辖大型运输机分队显然是长期目标,但短期内,我们基本正朝着"一个战区一个大型运输机团"这样的目标奋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机队,同时由于运输机空降作战已经落后于时代,我们的运输机将承担更多的,配合歼击机、轰炸机航空部队进行作战的能力。
说到运输机队配合歼击机部队进行作战,大家一般都会想起"快速猛禽"项目。美国在2013年"重返亚太"策略以后,为了应对新时代的解放军纵深打击威胁,并为少量的精锐F-22隐身战斗机提供支援保障,实现全球快速部署,2013年,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提出快速猛禽概念,并先后进行多次演习,基本成为了美国空军的新战术大纲。这一概念主要寻求将F-22战斗机小规模编组,在大量前沿机场部署、出击和快速转移。而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依托野战起降性能较好,且装备数量较大的C-17战略战术运输机,利用其自身航程远、加油机队密集、载荷打的特点,携带全部保障物资为F-22隐身战斗机提供支援保障,做到"一架大运输机保障4架战斗机",在印太前沿机场打"游击战",尽最大可能消耗解放军部队的纵深打击力量。这样的设想下,美国空军的F-22尽可能在"热机"状态下加油补弹,将场站转移速度提高到1-2个小时,提高我察打难度。
美国空军的F-22尽可能在"热机"状态下加油补弹,将场站转移速度提高到1-2个小时 图源:灭菌
对于美军而言,为了弥补中美两军的打击差距,美军这几年不断发展诸如"LRHW"等"类东风16武器",以追求对我沿海内数百公里内的机场和其他重要节点的纵深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长期面临一线机场不足、无法应对美军各种纵深打击武器的饱和攻击。美军能力获得进步的情况促成了我军前几年的场站重新翻新扩建。不过,随着运-20的数量的大量铺开,可以预测的是,我军能效仿美军的成功经验,利用运-20部队保障航空兵进行持续作战,尽可能拜托美军打击节点带来的损失。尽管我军的歼-20数量目前已经铺开到多个战区,即将赶上F-22。当然刻舟求剑的去追求"快速歼-20"没有意义。对于我军而言,虽然我军的运输机数量尚不如美帝,但由于未来我军重型歼击机多,且作战依托内线作战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的大型运输航空兵数量反而会由于依托联队直辖运输中队的美军。
无论如何,此次行动是对于我国空军在转型为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以后,一次体系性的能力展示,是我国为这个不稳定的世界打下的一颗"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