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典故里,如果周瑜请诸葛亮造的是一万只弓,会怎样(4)

2024-07-15 14:22  360kuai

如此一来,理论上说,宋王朝的弓数量既多,技术更先进,上百斤拉力的强弓,放在宋军里早就是小意思,打起来常见一片箭雨。什么辽国西夏大金,按说都该摸不到大宋的边儿才对。但事实上,这事儿却极坑--由于北宋王朝常年机构臃肿,"造弓"这事儿,也早变得人浮于事。强弓"筋胶不固"的景象极为常见。这样的弓上了战场,那基本就和烧火棍没什么两样。而且还不是个例。早在宋仁宗年间欧阳修就吐槽:"精好堪用之器,十无一二"。

所以,也就有了宋仁宗年间名臣田况,在边关看到的雷人景象:全副武装的宋朝骑兵操练骑射,结果马上弯弓搭箭,箭软绵绵的就掉到身边了。要是射到敌人身上,几乎都是挠痒痒。后人说起这典故,都埋怨北宋的骑兵不行,其实何止是兵不行?弓也不行!

看过这"兵不行弓不行"的一幕,就知道为什么靖康之耻前后,成千上万的宋军骑兵,会在黄河边被金人追着打,所谓八十万禁军,金人一来就做了鸟兽散。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队伍,在大战之前,才会盼望着有"三日造一万张弓"的奇迹出现。"草船借箭"是虚构,"造一万张弓"是调侃,但是"弓不灵"的景象,却是古代史上实实在在的教训。周瑜显然不会这么傻,但历代王朝的亡国悲情里,这么"傻"却浑浑噩噩不自知的"名臣""名将",也是从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