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盗墓在我国已然发展成为历史悠久的"产业",其中"洛阳铲"与"拐钉钥匙"更是该产业中的代表性工具,无数墓葬的被盗都离不开它们的功劳。可以说,如果不是历代法律对盗墓活动的严惩,使得盗墓者有所顾虑,那些庞大的帝王陵寝有可能都会毁坏殆尽。
那么历经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是否真的完好无损呢?史书上的记录,更是让人对此产生疑惑。
尤其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更是对始皇陵的盗掘做出了这样的描述--"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作物不能窜,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郦道元写这段话的依据是《汉书》,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只写了"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烧其藏椁。"--班固只是说项羽焚烧了地面上宫殿和庙宇,并且前往的人都进行了发掘。后来由于放羊娃放丢了羊,羊跑进了始皇帝的墓穴,牧羊人拿着火把找羊时,失手烧掉了里面的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