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开疆二千余里,却意外忧郁而亡……(2)

2024-02-27 09:22     360kuai

赵顼的第一个雄心壮志是改革。治平四年,年仅20岁的他,刚登上皇位后便锐意改革。因为赵顼从他老子那继承皇位的时候,北宋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强大了,而且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国库亏损严重,兵力不强,大权分散等。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皇帝一腔热血希望进行改革,改变局面。

但改革首先得有人才。赵顼看中的人才便是王安石,世称王文公。王文公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表达的理财治国思想,让赵顼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赵顼一上台,就对王文公委以重任,却招致许多在朝老臣的不满,不少老臣纷纷表示王文公不可为相,欧阳修等名臣甚至因此而辞职不干,但都没有卵用。大臣们的阻挠不仅丝毫没有动摇赵顼的决心,他还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任命王文公为参知政事,变法图治、富国强兵的序幕就此拉开,史称"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赵顼去世结束。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不过王文公的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却遭受过许多挫折,他也因变法两次被迫辞官,苏轼、韩琦、欧阳修等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人也反对王文公的变法,所以大家很难想象王文公的变法是如何的艰难。

据史书记载中,从王文公的青苗法推行,老百姓就被强制纳税,说是农业改革,实际上就是百姓向国家"贷款",并以高年利率收税。再说王文公的市易法,说是经济改革,本质确是政府用低价收购滞销产品,然后卖给商家,收取交易费和存放费,这样的后果就是大批的商户纷纷倒闭。还有王文公的免役法,本意是让不想服役的人用钱来换取服役,然后政府再用这笔钱雇佣其他百姓服役,但在当时执行的时候,又增加了附加税。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