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采纳家令的建议,等到刘邦下次来看他时,拿着扫帚退着行走,刘邦看见父亲对自己行这么重的礼,惊呆了,赶紧把父亲扶起来。经过打听刘邦才知道一切都是家令的主意,这下他意识到,该封自己的父亲了。
不久刘邦下诏书:
"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於子,子有天下尊归於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平暴乱,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汉书·高帝纪》
意思是天下中间最亲的一种关系,莫过于父子,所以父亲有了天下要传位给儿子,儿子有了天下也要荣归父亲,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天下大乱,战争不断,老百姓吃尽苦头,在这种情况下,我身披铠甲,手执利器平定暴乱,让天下太平,此为太公教导有方,所以尊太公为"太上皇"。
高帝十年,刘太公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后去世,太公去世后,刘邦赦免了栎阳的囚犯(死刑犯除外),以示哀悼,并令各诸侯王都要在自己的都城修建太上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