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现不对劲,中方下令,中企开始对美断供,轮到美被卡脖子了

2025-05-10 10:16  头条

据光明网报道,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击了美国农作物和肉类的海外需求。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锐减,并缩减了在2025年进口美国猪肉的计划。报道称,康萨斯农业咨询公司(Consus Ag Consulting)负责人、市场分析师卡尔·塞策尔(Karl Setzer)在谈到中国减少采购美国猪肉时表示:"如果下周我们再次看到大规模取消订单的情况,我预计市场会有更多反应。"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截至4月17日的一周内取消了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创下自2020年以来最大单周取消规模。这一动作导致当周美国对华猪肉出口总量骤降至5800吨,较前一周暴跌72%。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也从7.28万吨锐减至1800吨,降幅超97%。这一数据成为特朗普政府发动新一轮关税战后,美方公布的首份涵盖整周销售额的报告,直接冲击了芝加哥期货市场,瘦肉猪期货结算价下跌0.2%,交易员担忧长期趋势可能形成。

特朗普(资料图)

见识到中方的强硬手段后,特朗普政府终于意识到,他们犯下了大错。据《纽约时报》报道,一些特朗普政府高官私下透露,他们在启动关税战的时候,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作出准确的预测,尤其是对中国。在制定策略时,特朗普政府认为,因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数量非常大,因此他们断定在关税战发生后,中国将是最先向美国"服软",寻求"关税豁免"的国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多次自信表示"中方想要达成协议,只是不知道该从何做起"。

特朗普(资料图)

现在攻守态势完全反过来了,中国一声令下,国内企业开始对美国反向断供,态度很明确:美国不把对华关税降到零,中国就绝不会善罢甘休。最近,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明显软了不少。特朗普不再嚷嚷着要消灭中美贸易逆差,也不再吹嘘美国在关税战中有多大优势。美国的股市、债市、汇率的糟糕状况,已经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该低头时就低头"。

在此背景下,一位美国前高级官员在香港指责特朗普政府误判中国实力,并呼吁美国在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之际开放沟通渠道。拜登政府时期的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24日在香港美国商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说,美国现政府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对华政策框架,政府内部的强硬派同一些主张更建设性合作的人之间存在分歧。

坎贝尔说:"我们最大的风险是疏忽和误判,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贸易协议上,这种情况突然开始升级,目前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可以从中斡旋。"

特朗普(资料图)

坎贝尔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领域堪称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架构师之一,因其在这一关键战略布局中的深远影响力,被外界冠以"印太沙皇"的称号。在对待中国的政策立场和观点上,坎贝尔与同属民主党阵营的前国务卿布林肯可谓不谋而合。他们都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已然崛起为一个拥有强大硬实力的国际重要玩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事实上,坎贝尔的观点不仅仅是个人观察,更是对过去数年复杂国际形势的凝练总结。中国在全球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军事崛起到科技领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发明与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投入已经让不少西方国家坐立不安。用坎贝尔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危险但不可忽视的现实,这也意味着任何对中国低估或误判的行为都可能酿成重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