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上讲,可再生能源制氢量是可以满足燃料电池车辆使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如果基于化石能源制氢,存在能量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高等问题,屡遭质疑。虽然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生产-储运-利用全链条上也存在能源转化效率问题,但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不断扩大,效率问题可转化为成本问题。"
在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虽然我国现有氢气供应体系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下一步将鼓励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相信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会不断提升。
布局多元化示范应用
近年来全国多地已经掀起了氢能产业发展的热潮,不过,各地氢能产业规划大多把发展方向落在了氢能交通方面,而其他领域进展缓慢。
为此,《规划》提出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坚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合理布局、把握节奏,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规模化发展,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例如在储能领域,发挥氢能长周期、大容量储能优势,探索培育"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角度、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目前都还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氢从哪儿来。汽车只是氢能利用的一部分,未来还有工业等多领域,这就需要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到非常大的比例。当这个比例足够大以后,西部的风电光伏通过特高压运到东部来用,氢能就可以把这些不稳定的清洁能源变成可储存、可运输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