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处于打击匈奴的战争时期,汉武帝就采取法家为主,儒家为辅的治国策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赢战争。如果以法家为主的治国策略出现危机,汉武帝晚年又及时调整,恢复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的休养生息治国之道。不管是儒家为主,法家为辅。还是法家为主,儒家为辅,"儒法合一"治国之道让西汉盛世延续了150多年。
更为重要的是,从刘邦到刘询的几代帝王领略到了儒家思维的精髓--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几代大汉帝王都采取很多办法减轻民众负担,比如采取减轻赋税和徭役负担。
而汉元帝不仅彻底丢掉"儒法合一"治国之道,漠视豪强崛起,让皇权大权旁落,还重用腐儒制定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治国之策,让国家发展陷入危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西汉由盛转衰。所以,汉元帝的治国水平和同汉高祖到汉宣帝这几代帝王的治国水平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
上图_ 西汉前期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