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湖南首家7-11开店首日营业额超过50万元,累计客数超过5000人,平均每个小时就有近300名顾客进店;位于河南郑州国贸360商圈的7-11门店,更是一举拿下单日65万元的营业额。
加盟模式让7-11门店迅速拓展,登上便利店的神坛宝座。不过,来自多重"身份"复杂性质的加盟模式,大大增加7-11的管理难度,监管弊端频出。
据媒体报道,2019年8月6日,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在深圳罗湖区解放路的7-11便利店的热柜中发现一只老鼠。从微博附带的视频可以看到,在一个被清空的热柜中,有一只手掌大小的老鼠在四处乱窜。
本土"后浪"强势来袭
与此同时,长江后浪推前浪,持续发力的中国便利店们,也将7-11"拍倒"在沙滩上。
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数字化趋势观察》,自2015年以来,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总营业收入持续平稳增长,2020年接近3000亿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2020年中国传统便利店企业门店数量前三的是易捷、美宜佳、昆仑好客,门店数量分别为27600家,22394家,20212家。
7-11排行第七,门店数量仅有2387家。
林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门店的体量是一个硬指标,部分便利店的背后品牌实力强劲,想大面积扩张门店不是难事,比如,中石化的易捷、中石油的昆仑好客等。
7-11的对手还来自国内各地域新兴的便利店。
《2020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显示,2020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19.3万家,较上年增加6.1万家,同比增长46.21%;2020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2961亿元,较上年增加405亿元,同比增长15.85%。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80%以上的便利店品牌都是扎根当地市场为主的区域便利店,比如太原的唐久、重庆的可购、武汉的TODAY、长沙的新佳宜等。
这些区域化便利店的鲜食、速食与当地本土的饮食习惯相结合,比日式便利店7-11更了解"中国胃"。除了传统便利店里的寿司、关东煮等,还加入了肉夹馍、油条、车仔面、拌粉等出品,更为接地气。
"所谓便利店,肯定首要是要提供便利,消费者有可能使用到的生活用品,便利店都应该提供到位。"林岳建议,未来,7-11需要更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早午晚餐、饮品、零食等的饮食习惯与选择,才有机会生存得更好。
在经历了食品安全问题与同行的竞争冲击之后,前浪7-11如何这片红海里游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