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外交政策不会轻易改变
尽管托卡耶夫高调宣布改革,但他的讲话似乎没有引起外媒太多的关注。
一些外媒主要着眼于议会改革,并将新政策与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联系了起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提到,在1月的骚乱过后,纳扎尔巴耶夫放弃了他在安全委员会和执政党内的剩余权力,他的亲属此后也在哈萨克斯坦政府和国有企业失去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职位。
俄罗斯《消息报》则发文分析称,这次改革也等同于宣告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彻底终结。从改革内容来看,一些具有亲西方特征的措施或许有助于重塑哈萨克斯坦在西方的形象,但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哈萨克斯坦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改革几乎不会影响其外交政策。
文章指出,托卡耶夫不久前宣布将执政党的名字从“祖国之光”更改为“阿玛纳特”(意为“祖先的遗训”),如今又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这可以说是彻底结束了纳扎尔巴耶夫时代,明确显示出他构建“新哈萨克斯坦”的意图。
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图自澎湃影像
在哈萨克斯坦部分人士看来,托卡耶夫追求的是一种协商民主的模式,但他的改革也呈现出部分迎合西方的特征。反对派政客阿斯哈特·拉希姆扎诺夫认为,如果改革符合社会期望,也有助于对该国的国际形象产生积极影响,也将让西方国家更难获得对哈萨克斯坦施加压力的筹码。
哈萨克斯坦政治观察人士加齐兹·阿比舍夫则认为,哈萨克斯坦有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需求,托卡耶夫的改革意见在该国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他也警告说,留给托卡耶夫的时间并不多,若不能进行根本的改革,哈萨克斯坦社会的紧张局势可能再次增长。
不过,内部政治模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政策也要改变。尽管哈萨克斯坦国内在对俄政策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但阿比舍夫指出,外交政策终究要建立在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内部政治模式的变化并不会轻易影响这一点。
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专家尼基塔·沙塔洛夫也赞同这一观点:“像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国家,无论政治制度如何设计,外交政策都应以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基础。我们的人口结构和行业缺乏技术优势,我们也不是强大的国家,我们需要与不同的国家打交道来获取利益。”
沙塔洛夫坦言,如果托卡耶夫的一些改革计划能够取得成功,将更容易获得西方国家的赞赏,“但这不会改变我们与世界上所有人建立友谊的战略方针。因为这三十年来,我们的外交政策一直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