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仓!“史诗级”逼空迎来转机?青山官宣有了这个对策(6)

2022-03-15 15:58  新京报

青山控股正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赴全球镍储量最丰富的印尼进行工业投资,2013年建设的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是中国印尼两国经贸合作的示范园区,后于2016年被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确认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截至2020年,印尼青山园区累计投资约95亿美元,已发展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运输通道的现代化大型工业园区,首个入园项目系年产30万吨镍铁及其配套电厂项目。

项光达此前曾就投资印尼表示,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可以让企业摆脱被动的国际镍价波动局面,掌握成本控制的自主权。

2021年3月,青山控股间接宣布高冰镍产线试制成功。市场意见认为,青山高冰镍的成功试产打通了"红土镍矿-镍铁-高冰镍"这条路径,不仅能缓解新能源行业镍原料供应紧张局面,更为不锈钢行业未来众多镍铁产线谋求新发展。

据韩建标介绍,高冰镍经硫酸溶等生产环节,获得的硫酸镍,可直接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厂商可利用高冰镍替代量少价高的精炼镍,来生产硫酸镍以节约生产制造成本。

韩建标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此次逼空最终仍关乎镍定价权的争夺。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中国银行研究院去年7月的一份研报中提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面临的障碍之一是交易量大,但影响力有限。

研报以原油市场为例。当前,我国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位,然而,上海原油价格更多地反映国内以及亚太地区供需,主要作为部分中资企业原油贸易基准价,相关应用场景以及标的使用范围有限。黄金市场同样如此,2020年我国上金所黄金交易量、实务交割量均居全球前列,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三极"。近年来,上金所积极推动"上海金"基准价使用,但国际黄金交易以及主流产品仍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金、纽约金作为基准。

有何经验教训?

此前也发生过中国企业境外套保发生风险的类似事件,比较著名的案例包括中航油套保巨亏案和"国储铜事件"。

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亏损5.5亿美元,最终导致中航油被迫重组。彼时的中航油在国际油价为40多美元时,卖出了大量看涨期权,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中航油没有及时止损,反而不断追加保证金,最终导致油价攀升至每桶55.67美元时没有资金支持,不得不"爆仓"。后来的分析认为,该事件的发生,除了有对油价判断失误、中航油内部风控失效、高管对衍生品风险认知不足的原因之外,也存在国际投行的逼仓行为。

"国储铜事件"于2005年11月暴露。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国储局一交易员刘其兵突然失踪,他于2005年8、9月间在LME铜期货市场上,以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是2005年12月,但自2005年9月以来国际铜价不断上涨,国储局损失严重。根据法院判决,截至2007年4月30日,刘其兵在境外越权交易未平仓头寸已基本处理完毕,越权交易发生的资金账户净亏损为6.06亿美元。应对小组为挽回损失,由国储局提供了13.323万吨电解铜,分别用于境内拍卖和境外交割。

中国银监会曾对此事回应称,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铜"事件代价惨重,但不能因此就对市场风险谈虎色变,而是要科学管理市场风险,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有风险转移与对冲的手段和工具,还要加强市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