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只是简单比较军队人数,双方都是二十万左右,东吴看似并不输给晋军。然而我们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差距。当年淮南三叛中的诸葛诞之叛,司马昭征发军队数量达到了二十六万之多,这还不算诸葛诞这方面的魏军。自从司马昭伐蜀灭掉蜀汉以后,西晋的地盘相当于原来曹魏和蜀汉之和。到西晋发动灭吴战争之前,根据《晋书·地理志》稍作推算,我们就可以发现此时西晋大约有人口一千三百八十六万之多。虽然晋军出兵"东西凡二十余万",但是其可动员的储备兵力是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的,西晋的战争机器并未开足马力。反观东吴,二十余万已经是其全部的家底了。
二十万军队就是东吴全部的家底了
陶元珍先生在《三国吴兵考》一文中认为,东吴除开诸王兵,仅剩不到十六万人。况且,东吴还有广大的地区需要守备,这些部队并不能完全用于长江防线的防御。在灭吴战争中,东吴方面军队的人数,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是张悌的三万军队、陶濬的两万军队,还有张象的一万军队,这部分军队在建邺附近拱卫京畿,共计六万人。根据陆机《辩亡论》里描述的情况来推断,东吴在长江中游的军队当在五万人左右。以此推断,东吴的长江守备部队在十一万人的样子,较为符合陶元珍先生的估计,这实在是捉襟见肘。
其次,西晋的伐吴之战,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反观东吴方面不仅在战略上毫无远见,缺乏对西晋方面的警惕,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还在具体的部署上出现了很多致命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