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吕栋】
作为全球半导体原材料气体的生产大国,乌克兰供应着全球超70%的氖气,这种气体对半导体光刻环节至关重要。因此,俄乌战局也牵动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心。
当地时间2月23日,路透社报道称,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正在寻找其他氖气的供应来源,以防俄乌冲突导致氖气供应中断。当天,阿斯麦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使用的氖气约有20%来自乌克兰。
无独有偶,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也在担心供应链问题。该公司本周二(2月22日)表示,正密切关注乌克兰局势,有小部分惰性气体的供应来自乌克兰。不过,该公司已经储备大量库存并且进行多元化采购,氖气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亚洲等各地供应商。
虽然特种气体有一定技术壁垒,行业集中度也较高,但中国已取得多个品种的突破。在今天(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进攻后,A股多数板块下跌,但国产特种气体板块盘中直线拉升,其中已通过阿斯麦认证的华特气体盘中涨逾15%,正在推进阿斯麦认证的凯美特气也一度涨逾8%。不过,国产企业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仍有待相关公司披露,毕竟氖气等特种气体的绝对需求量并不大。
阿斯麦CEO温彼得 图源:阿斯麦
乌克兰供应美国90%以上半导体级氖气
乌克兰局势的迅速升级,再度引发市场对特种气体行业的关注。近些年,随着电子行业的兴起,特种气体成为在工业气体大门类下发展起来的产业,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领域。
市场调研机构Linx Consulting数据显示,半导体市场所需电子特气占比达70%左右,液晶显示和晶硅太阳能电池需求占比分别为20%和4%。其中,在半导体所需的电子特气种类超过100种,并被广泛应用于其生产工艺各个环节。根据SEMI数据,2019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约328亿美元,其中电子特气规模约43亿美元,占比13%,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
数据来源:2021年12月,亿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