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松:普京“抛弃”明斯克协议,能换来美国接受“安保协议”吗(2)

2022-02-24 08:30  观察者网

当时,很多专家解读普京通过国情咨文传递的所谓“和平”信号,是对与拜登的面对面谈判寄予一定“期望”,但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与美西方就会缓解关系,也不意味着俄罗斯放弃对美西方采取有力回击,而是要被理解为可能的新一轮的关系恶化做社会舆论的动员准备,塑造一种被迫应对外部打压并对可能的威胁与侵略采取有力的回击。作为可能方式之一就是乌克兰“侵略”的背景下以保护俄罗斯侨民为由派军队到乌克兰东部地区。这将意味着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升级,西方对俄进一步大力度制裁。

今年2月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西方对加入北约一事给个“准信”。

第三,《明斯克协议》几乎是名存实亡,不仅协议的效力继续“贬值”,而且俄罗斯的“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如果说2021年4月13日,拜登和普京第二次通话时,普京还阐述了应基于《明斯克协议》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立场,那么随后乌克兰公开拒绝《明斯克协议》,并邀请美国加入该项协议,试图打破各方原有的脆弱政治平衡并修订协议等表态,无疑对该协议是“致命一击”。

去年8月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之际,乌总统顾问叶尔马克表示,乌克兰已经“放弃”履行《明斯克协议》,美国确认参与顿巴斯问题的解决并尽一切努力帮助乌克兰停止战争。美国国防部部长公开表示支持乌克兰的诉求。

乌克兰专家表示,美国显然非常清楚当前围绕顿巴斯的具体形势,因此美方在会面过程中有意识地不谈及《明斯克协议》,显然有助于泽连斯基更好地安抚乌克兰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因为乌国内极端势力认为《明斯克协议》是一项卖国协议,对乌克兰有害无益。显然,拜登对乌克兰不履行《明斯克协议》表示“满意”。乌克兰的举动,不仅将德法大国置于不利处境,尤其是当时迎来任期结束的默克尔被迫维护自己的政治遗产,既不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也不同意乌克兰关于让美国加入《明斯克协议》的谈判。

当然,这些乌克兰政客不自量力的行为更是激怒俄罗斯,迫使其采取应对举措。针对美乌总统会谈,俄外交部随即表示2021年9月30日之后不再延长欧安组织派驻俄乌边境的观察员任期,这是对乌克兰和西方的一次公开警告。12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拜普会”前夕,俄外长表示普京将明确阐述俄罗斯在乌问题上的处理方法,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表示,普京未必会邀请拜登参加“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