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汽车的华为,是否有必要出售智能驾驶部门 ?

2022-02-23 10:01     童济仁汽车评论

传统车企想做好自动驾驶的自研,几乎只有两条路可选:第一条路,把自动驾驶团队独立,让他们获得与造车新势力同样的自由度和市场化程度;第二条路,收购一个成熟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因为传统车企以供应商集成为主的组织架构与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很难像造车新势力一样转型,尤其是对于内部根基已经无比雄厚的欧洲车企。

比如奔驰、捷豹路虎,都已经选择英伟达“交钥匙”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只不过相比此前Mobileye的全封闭,英伟达至少还开放了数据中心训练、测试、验证和源代码的修改。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但是,无论是奔驰还是捷豹路虎,高品牌价值决定了他们并不必要投入重金去做自动驾驶的自研,他们需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品牌价值感知更强的地方。

但对于以主流车型为主的大众而言,他的危机感,或者讲得更直接一些,赫伯特·迪斯的危机感,可要比几个豪华品牌要强烈得多。更何况,这是一个将近40%销量在中国市场的巨头,它必须要在中国市场和全球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做得最棒的一众玩家进行正面交锋。

所以,大众一定要自研自动驾驶,一定要把软件提到很高的地位。而且,顽固的德国人已经证明第一条路走不通,那只能选择第二条路——收购。

而这个收购的标的物,可能就是华为自动驾驶部门。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从感情上来讲,舆论很难接受自动驾驶部门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华为,但从商业角度来看,华为也确实有卖掉自动驾驶部门的理由。这场潜在交易传闻的背后,或许将是华为对汽车业务定位的又一次变化。

华为智能驾驶之忧,不只是“灵魂论”

很多人低估了美国制裁对华为的影响。

美国人不傻,他们制裁谁、怎么制裁、制裁的效果,远远不像一些“沸腾”言论中那么轻描淡写。

华为有三大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其中消费者业务是绝对的“现金奶牛”,而华为目前最为坚定的“造车派”余承东,正是消费者业务的掌门人,也是华为在遭受美国连续四轮制裁,手机销量直接从全球第二(2020年第二季度甚至做到全球第一)变成others后,最想切换赛道、尽快完成营收补足的那个人。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但在华为的最高层,造车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这种不允许,体现在华为既不会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也不会以任何形式入股车企。而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简称车BU),一直是要扮演“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也就是一辆智能电动汽车除机械层外几乎所有的部件,华为都可以作为Tier1供应商提供。其中最为关键的,无疑就是智能驾驶。

华为有很强的软硬件垂直整合能力,对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研发也有很高的起点,这是华为做智能驾驶先天的优势。但从去年极狐阿尔法S Hi版那段“惊为天人”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曝光后,一年来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进展,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目前唯一的样板货极狐阿尔法S Hi版,交付时间也是一再推迟。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而车企对华为智能驾驶供应的顾虑,还不仅仅在于所谓的“灵魂论”,因为不管换作其它任何一个智能驾驶Tier1供应商,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还有另外两个核心问题是车企没有说出来的:

第一,华为目前潜在的被制裁风险。你永远不知道在目前美国的无理制裁下,华为用在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上的核心芯片有多少库存、以后会不会因为制裁被断供,就像你永远不知道华为在连续遭受美国四轮制裁后,到底还有多少麒麟9000可以用。

第二,没有装车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法装车。这是一个死循环,和华为车BU紧密合作的三家中,极狐阿尔法S去年全年卖了2,112辆车,而华为深度参与的Hi版的交付一直在延期,另外两家的产品落地则还有时日,所以华为实际道路工况下的可训练数据来源,远不如其它智能驾驶Tier1和头部造车新势力。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所以,或许在几轮发展的评估中,华为已经逐渐意识到,智能驾驶是一个长期、高投入的产业,需要有持续滚动的规模才能不断迭代升级。而在此之前,智能驾驶必须要靠烧钱才能维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