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汽车的华为,是否有必要出售智能驾驶部门 ?(2)

2022-02-23 10:01     童济仁汽车评论

要未来蓝图,还是务实眼前?

就在上周,余承东一段“含妈量”极高的内部讲话视频被曝光,引起了舆论的一阵骚动。抛开个人风格不谈,这段讲话透露了很多信息,其中就有华为内部对于造车的“纠结”。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华为车BU总共有五千多人,一年要花10亿美金。如此庞大的投入之下,至今却没有像样的规模化产品走量,而高阶自动驾驶更是一个中短期内难以实质性盈利的期货。对于没有股市融资、现金流全靠自有业务支撑的华为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在华为近期财报中,营收下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华为需要现金流。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2021年,华为预计营收6,340亿元,较2020年的8,914亿元下滑29%,其中2020年收入占比高达54%的消费者业务,无疑是受到了最大的影响。在2021年上半年,消费者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跌到了42%,甚至低于运营商业务。

而当车BU的管辖归属,在2020年11月从ICT基础设施业务划归至余承东管辖的消费者业务,余承东又同时兼任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以及车BU的CEO,这意味着余承东有权决定汽车业务所需的资源投入。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既然自动驾驶还远,中短期投入有太大,因此余承东选择了最务实的一条路——入场造车、卖车走量。即便短期内不能有“华为牌”汽车,也不能入股车企,但是余承东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帮”车企把汽车的设计和体验做好,然后再用数千家华为渠道“帮”车企把车卖好。

如果说之前的赛力斯SF5,华为还略有遮遮掩掩,到了问界M5,华为已经毫不掩饰对这款车型的投入。从前期规划、产品设计到后期营销、销售,华为都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的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用户体验团队,都参与到这款车型的开发中,车型的发布也不像赛力斯SF5那样由华为与金康赛力斯两家各开一次,而是有且仅有一个“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

讲句实在话,在问界M5上,金康赛力斯已经就差把“代工厂”三个字写在脸上了。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而余承东的目标也很简单,用最短的时间开发一款打上华为标签的车型,然后用华为的品牌力、渠道力销售。而两款车型的华为标签,主要体现在电驱动、智能座舱上,但却没有车BU的智能驾驶。

此前HiCar车载系统、车载智慧屏等业务就属于余承东负责的消费者部门,相比车BU负责的智能驾驶,余承东对智能座舱的管理与资源协调都要更加直接,更不必说智能座舱目前实现的可能,远比自动驾驶要高得多。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这就不难解释,不管是赛力斯SF5还是问界M5,在两款华为介入程度更高的车型上都没有华为智能驾驶的影子,而华为智能驾驶只出现在了三个带有HI品牌的车型上。本质上,这是华为内部主导组织的不同产生的外化结果,也是余承东对短期规模要求下必然的结果。

但是,金康赛力斯去年全年销量为7,954辆,年底上市的问界M5销量为373辆,其中12月份销售363辆。无论怎么算,距离余承东“两款车型年销30万辆”都还有维度级的差距。

志在汽车的华为,为什么要忍痛出售最重要的智能驾驶部门?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华为全国约有5,000家门店,两款车型年销目标30万辆,那么单店单车型年销量30辆,平均到每个月也就不到3辆。但显然卖车不是这种拿纸笔算算就能做好的事情。务实眼前的赛力斯没有走量,手机业务若干年之内也不可能回归正常,那么华为就必须要考虑一个更加务实的问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