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要下判断,可能要再过几十年”
尼克松访华50周年后的今天,如果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
“美中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但也是一种必然,”斯坦福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奥丽安娜·斯凯拉尔·马斯特罗(Oriana Skylar Mastro)告诉美联社,“也许50年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现在他们主要在安全领域。但这种关系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容易。”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黄育川则对《新闻周刊》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充分的信心来决定中国发生了什么。当然,当尼克松走出去时,没有人知道后果。50年后我们在这里,这一关系仍在发展。如果有人想要判断它(尼克松访华)是否值得,坦率地说,我们可能要再过几十年才能说出这一点。”
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尼克松访华对于今日中美关系的启示。他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遭遇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美方一些人对华认知出了严重的偏差,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假想敌进行全方位的遏制。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发展只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挑战或取代美国,美方不应寻求改变,甚至打压中国。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之间有分歧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
汪文斌表示,《上海公报》发表暨尼克松访华50周年,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只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就能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和平共处。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从过去50年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传承发扬上海公报精神,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