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今天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半个世纪前,1972年2月21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
5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遭受了新一轮考验。近期,多家美媒发文热议尼克松访华,讨论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彭博社称,随着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美国国内有些人“希望尼克松和基辛格从没有作出与中国接触的重大决定。甚至有人声称尼克松的‘赌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尽管出现质疑,但多家美媒肯定了尼克松访华的意义,称其为“一种政治上的勇敢行为”,为中美带来了实质性利益,取得了明确的成功。然而,与此同时,美媒仍不忘渲染“中国威胁”,《外交家》杂志声称,“尼克松预见的强大中国已成为现实——但被视为美国的敌人而不是盟友”。
对于美国内的种种质疑,尼克松首席翻译、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Chas Freeman)表示了“震惊”。据美“政客”网站报道,傅立民表示:“我总是感到震惊,因为这个观点似乎认为,在我们到达之前,中国什么都不是。但在过去40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反常的是最近的历史。所以,在过去的200年里,中国衰落了,现在又重新崛起。我想无论如何它都会回来的。”
CNN: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50年后,问题笼罩着美中关系未来
美媒要反思:尼克松的“赌博”是否错误
“尼克松访华的消息是一个重磅炸弹。它发生在冷战的高峰期,当时对这个国家最激烈、最直接的意识形态对手之一进行友好访问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像尼克松这样坚定的反共分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美国国内引起轰动,引发了保守派的广泛批评。《新闻周刊》20日指出,当时,尼克松并不像他所表现出的那样无私,他对于亚洲有着长期的外交野心,希望借此对抗苏联,结束越南战争,以及为自己赢得连任。
随着今天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美国国内再次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彭博社20日发表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的署名文章称,美国国内有些人“希望尼克松和基辛格从没有作出与中国接触的重大决定,甚至有人声称尼克松的‘赌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