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美媒言论让尼克松首席翻译“震惊”(2)

2022-02-21 20:30  观察者网

但是,彭博社反驳称,这一历史性访问给中美两国,乃至东亚都带来了实质性利益。尼克松的访华重新设定了美苏的力量平衡,稳定了东亚的安全形势,推动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及中国在1980年代的现代化发展。

《新闻周刊》同时指出,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上海公报》的签订,其中概述了两国的根本分歧,并同意将其搁置一旁,这一“天才”的举动促进了两国的繁荣。

“公报的天才之处在于双方同意推迟棘手的问题。《上海公报》是一份独特的文件,它是一种非常非正统的做法,但非常成功。它体现了双方的智慧,搁置目前无法解决的分歧,但不要让它妨碍其他领域的进展。”基辛格当时的特别助理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告诉《新闻周刊》。

1972年2月21日,北京,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

《纽约时报》20日也发表评论文章称,短期来看,尼克松为期八天的访问取得了明确的成功。两国在对待苏联上达成一致,尼克松赢得连任。这一访问也为中国最终融入全球经济奠定了基础。

《外交家》杂志21日也赞扬尼克松访华,称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勇敢行为,尼克松因此遭受了保守派批评者的猛烈抨击。但历史判断他这样做是对的,当时对中国的“开放”非常符合美国的利益。在美国内部分歧(越南、种族关系等问题上)很明显的时候,尼克松是一位“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总统。

《新闻周刊》: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 5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