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实际上底盘是最难的部件,最系统的东西。先要做前悬架的设计和调校,再做后悬架的设计和调校,接着就是羊角和摆臂的设计,紧接着就是做连杆的设计和调整,然后再做减震系统,可以说底盘涉及到东西太多了,非常系统化的。操控好不好,主要看底盘的调校和设计,大家都知道德系车的操控好,底盘好,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出德系车的底盘和操控呢?核心关键是,我们对底盘的技术有所欠缺,可以理解为经验不足。
早期,自主品牌与日系车合作较多,而我们的经验都来自日系平台,我一直都在仿日系的操控。比如常见的车型有本田CRV、丰田 RAV4、以及卡罗拉等车型,这些车型都我们经常仿的。因为消费者和车企才对底盘有些概念,毕竟底盘给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稳不稳,而发动机给消费者的直观感觉更加突出,比如起步速度、加速速度、加速反馈等都是发动机正面带来的驾驶感,所以各大车企就忽视底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对底盘的概念还是很模糊,近些年自主品牌才意识到底盘的重要性,所以近年各大车企投入巨额在底盘上研发。对于消费者来说,从用车成本来看,消费者无需更换底盘,只需更换零部件,对于车企来说,研发成本要高于购买成本,但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对比发动机而言,底盘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发动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