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节后综合征”怎么办?专家:超2周未缓解需尽快就医(2)

2022-02-09 14:07     央广网

春节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节后综合征”?

高慧敏向记者分析,主要可能是节日传统,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家人团聚,吃喝,加上疫情影响,悠闲娱乐也多数集中在家庭内部,看电视、刷手机、玩牌成了主要的娱乐形式。作息松弛,饮食油腻,熬夜,活动量减少,跟平常忙碌规律的生活反差更大,因此也更容易出现社会性时差。

她觉得,传统其实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我们大可以多传承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精神内核,摒弃一些造成健康隐患的外在形式。对此,高慧敏也提出一个预防的建议:假日里要维持作息规律的框架,避免“报复性休闲”,“躺平绝缘式休闲”。

高慧敏解释称,现在很多人都奉行一种工作时拼命工作,休闲时玩命娱乐的生活理念。但很多人的实施方式可能有些问题,认为休闲就是睡懒觉、刷手机,让大脑尽量不工作,到头来时间不仅虚度了,大脑也没休息好,还把生物钟给弄乱了。最终真的“玩儿了命”就得不偿失了。她调侃说,有时候跟坐车的道理类似,匀速是对车而言最理想的行驶状态,乘车的人也最舒适。总是急刹急启,就容易晕车。天长日久车的使用寿命也受影响。

专家: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7点前起床为宜

高慧敏强调,需要避免睡前长时间看手机,因为手机屏幕中的蓝光容易激活视网膜负责生物节律调节的细胞,让人保持清醒。从傍晚开始佩戴能够过滤蓝光的眼镜,可以帮助这些细胞有效恢复自身节律。另外白天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也是提神醒脑的好办法。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王春勇建议,调整生活节律,改善睡眠。进入春天,与冬日比较,随着阳气的增长,白昼一天天地延长,因此,起居也调整为晚睡早起,从睡眠的节律上适应春天的气候特点,呼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7点前起床,还可以在庭院中舒缓放松地散步,以疏通生发人体体内的阳气。必要时可以配合按摩、中药、针灸,改善睡眠。

饮食上,王春勇提示,可以吃些健脾、养胃、消食的食物,炒麦芽、炒谷芽可以消积食,鸡内金可以助消化,砂仁可以醒脾胃,陈皮可以化痰湿,山药可以补脾阴,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他说,唐代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防肝气过于旺盛,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控制预期焦虑 如何快速恢复健康生活?

节后,有些人还伴有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不适应的症状,不少人甚至整夜都睡不着,不得不去医院开些安眠药。高慧敏觉得,很多人发出“不想上班”的呐喊,可能想表达的是“不想这么快回到紧张的工作节奏”,“怕自己状态不好搞砸重要工作”,“还没有做完心理建设”。春节过后,你被肠胃节后综合征困扰了吗 专家入驻问吧,教你如何合理调整

她建议,可以给自己设置缓冲期,增加积极的心理暗示。试着让自己的想法更具体一些,把“抱怨”变成“自我鼓励”,比如“虽然我无法很快转换,但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我快速进入状态”,“我为假期这么快结束而难过,但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过渡期,一周后我就会好起来的”等等。

接纳自己也尤为关键,高慧敏觉得,机器停止和启动尚且存在惯性,电脑都需要不断清理内存。放下那些一秒切换的不切实际期待,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允许自己的身心经历适应期。作为管理者和制度设计者,也应当顺应生物规律,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强度,由易到难。一方面让身心逐渐适应工作节奏,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掌控感,减少不确定带来的焦虑,高慧敏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