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拜登玩模棱两可,但美国商界已经等不及了。
根据中国海关1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我国贸易顺差944.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路透社评估,中国当月对美国贸易顺差为392.3亿美元,全年累计顺差3965.8亿美元。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这当中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美两国防控疫情能力及效果之间巨大差距决定的。
现在,美国政治精英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但是美国商业团体则是从自己的生死存亡来考虑问题,因为只有取消这些高额关税才能带来经济的恢复。
美国政治精英想在全球供应链中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甚至在某些领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于是设立高额关税。但是事实证明,美国要想打破全球供应链现有的平衡,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而且,这个代价很可能是美国经济难以承受的。
实际上,取消关税符合双方的利益,尤其是在美国通胀指标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但是,美国政治精英还在认为关税是其对华政策中的“筹码”。
虽然华盛顿需要展示对华强硬,但是中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还是非常密切的。所以,美国商业界左等右等不见拜登政府解除对华产品高额关税,于是坐不住了,游说那些议员代表发出不满的声音。
至于说中国“没有兑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实际上根据美国一些行业的现有产能,目前这个协议目标是根本完不成的,责任根本不在中方。
比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中国对能源产品的购买量仅达到第一阶段协议目标的37%。而在677亿美元的能源产品购买承诺中,主要部分是原油,占总数的近60%。根据数据,截至10月,中国只购买了原油目标的34%。
但事实上,在协议生效之前,彭博社就报道,美国能源行业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除了能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美问题专家陆翔在最近几个月调查了中国航运公司,他说,今年中国用来运输货物到美国的集装箱大多是空着回来。“美国港口没有太多的货物可以发给我们,所以船只不得不空着回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等于说,为了政治需要,拜登政府仍然拿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协议,作为拒绝降低对华产品关税的借口,这能不令美国一些企业和民众心生抱怨吗?
而路透社说,中国上周已经表态,希望美国能够创造条件,扩大贸易合作。
3
除了美国140多名国会议员呼吁解除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惩罚措施之外,香港《南华早报》21日发出报道称,中美高层官员还将再次会晤,围绕国家安全方面的核心问题进行商谈。
这家香港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国和美国正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举行面对面的会谈进行磋商。
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目前中美双方在会议安排和议程项目上仍存在分歧。
美方最初提议杨洁篪和沙利文于1月10日左右在罗马再次会晤,但由于美国宣布不派外交人员出席北京冬奥会,以及美国国会议员在北京冬奥会前又炒作新疆问题,所以会谈的氛围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知情人士披露,最后中方推迟了这一安排。
此外,尽管中美双方都希望避免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演变为冲突,但双方在会议将涉及的议题范围以及应由谁参加等方面存在分歧。比如说,美国建议双方派出军方代表参加中美会谈,但中国对此存在不同看法,不希望军控问题主导讨论。
一位资深美国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目前,美国面临着同时与中俄“双线角力”的压力。
在俄乌边境方向,由于上周俄罗斯分别与美国及北约举行的三场安全会谈并没有取得什么有效的成果,莫斯科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展示了强硬的姿态。
这令美国“尽快解决俄乌边境军事对峙”的想法落空了。
拜登说,俄罗斯可能会对乌克兰搞一场“小入侵”。
紧接着,布林肯则宣称,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和盟友将让俄罗斯承受“迅速而巨大”的代价。但另一方面,他劝说,俄罗斯仍然可以选择通过外交方案来化解欧洲东部日益升级的紧张关系。
很显然,目前除了对俄罗斯喊喊狠话,美国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位专家说,同时在对华遏制战略方面,拜登政府获得的效果是“干打雷,不下雨”。美国的表面工作做得声势浩大,怂恿一些“小兄弟”和“战略棋子”在亚太展示力量,或者摆出要插手台海的阵势。
但是,在这场战略竞争中,中国很有耐心,一边有条不紊地对美国见招拆招,另一边还在坚实地发展自己的经济、积累自己的实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拜登上任的这一年时间里,美国没能控制好疫情、搞好经济,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进一步被缩小。
所以,美国商业界和代表其利益的国会议员希望释放“对华缓和”信号,也是部分承认现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