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明臣贤,众望所归的“庆历新政”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8)

2024-01-04 11:22     360kuai

而且新政的内容看起来很理想,可是实行起来却十分地困难,这困难同样是范仲淹给自己挖的坑,以明黜陟、精贡举、择长官三项来说,范仲淹主张的是责任制,一人有事众人获罪,想以此来把官员们绑起来,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历代王朝都最怕见到的情况:朋党。

原因很简单,以前推荐被说成是结党营私,那范仲淹您老人家是不是就能保证自己所选的官员就不是朋党呢?下级官员有了上级官员的保荐,自然会对领导们感恩戴德,遇到事情也很自然地就向领导们靠拢,虽然说下级官员犯错保荐人也要受罚,可是别忘了,明黜陟里有一条就是要考核官员的成绩,那要做成绩哪能避免不踩坑呢?犯点小错不怕,就怕不做事,可是这错误的范围多大,在哪个节点算大错呢?这些还不都是执政官员规定的。

所以在选官这一项上,范仲淹偏偏就踩中了地雷,他自己是执政者,难免对一些人或事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著名的《岳阳楼记》里开头所说的"滕子京谪受巴陵郡"就是如此,滕子京为什么会被降职,就是因为他在泾州任上以公家财产配私人名义,抚恤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游士故人,而且账目不清不楚,这是明摆着公器私用,犯了大忌讳,本来是要彻查的,可结果在范仲淹的保护下,滕子京去了山清水秀的巴陵修楼,过逍遥日子去了,这让日后被贬到海南烟瘴之地的苏东坡情何以堪啊!

连执政者自己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何况是底下的人呢,所以从一开始,庆历新政就无法贯彻下去,其中最重要的"明黜陟、精贡举"这几项有关人事安排的,基本上都成了书面材料,范仲淹就这样说,官员就这么听,可实际操作起来又不是这么回事儿了。而且范仲淹过度相信人事了,一昧地认为只要吏治澄清就能国富民强,可是人性是很难改变的,新政并没有从源头改进,而是在已成的弊端上加以改进而已,这就注定了新政的局限和最后的失败。

至于说仁宗皇帝本人的仁弱,不敢得罪官僚集团什么的,其实并不是,自古以来任何有志改革的帝王都是已经抱着要得罪人的态度的,如果说不敢得罪人的话,那宋仁宗就不可能会同意改革,也不可能把得罪人立竿见影的"择长官"一条最先实行了。他之所以最后废除新政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范仲淹犯了历朝历代的大忌:范仲淹只是解决了旧的朋党,可按他新政的做法,则新的朋党很快就会再次出现,到最后还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