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2021年中国GDP:这些数据好于预期,有一个亮点(3)

2022-01-18 06:00  观察者网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则分析称,2021年中国工业产值一直稳步增长,抵消了零售额下降的影响。

但《南华早报》认为,中国全年GDP增长,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预测6%美国GDP增长。“这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上进一步追赶美国。”美国尚未公布2021年GDP正式数据,不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美国数据,2021年中国GDP总量已达到美国的约77.3%。

“中国今年面临的挑战是..……”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年面临的挑战是,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如何通过推动长期经济改革,来减少不平等、债务,以及对世界的依赖,来保持疫情之后的持续复苏。

中国经济去年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篇章”。上半年,由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复苏“取得进展”,GDP同比飙升12.7%。“与新冠疫情最初黑暗的日子相比,这一数字令人欣喜。”

但下半年,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断电、全球供应链混乱、半导体短缺,以及全球新冠感染人数的不断攀升,中国经济受到了影响。

中国经济前景整体的疲软,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也不断用新变种“折磨”着世界。

对于2021年三、四季度增速放缓,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表示:最突出的就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这种供应链所出现的这种缺柜、缺芯、缺电、缺煤、缺工的问题。大宗商品的冲击导致大量中下游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承担了很多的成本,导致我们的经济活力会出现一些下滑。我们还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一些因素,就是一些政策的调整和战略的实施,产生了叠加效应,出现了“几碰头”的现象。

观察者网专栏作家陈经认为,2021下半年投资与消费增速下降、经济增速下滑,具体原因应该是多重叠加,确实碰到了一些不利情况。疫情防控压力加大、能源价格大涨供应出现缺口、芯片短缺,这造成了“供给冲击”。另外,多个行业出现了较大的预期变化,下半年房地产销售不畅,互联网行业无序扩张受到整顿,教培行业因双减政策急剧收缩,碳达峰节能减排目标对煤炭供应有不小影响。

陈经认为,三季度、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4.9%、4%不尽如人意,并非中国能力只有这么多,而是政府没有发力。2021年也没有发力的紧迫性,8.1%在国际上就非常好。但是2022年,如果经济增长低于5%,感觉就真的偏低了。因此将经济增长拉回6%的轨道,或者起码在5.5%左右,应该是合理预期。

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肯定还有空间,同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也非常大,要想使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再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绝对是没有问题。如果我们采取欧美这样的“大水漫灌”、超级宽松的宏观政策,那一定会带来大量的后遗症,从而影响今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