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期那些得宠的汉族大臣们都学过满语,比如张英张廷玉父子,得宠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精通满语。张英甚至在汉人考满语的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同样,满族大臣也要学习汉语。
清朝的皇子都很辛苦,要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写。其实清朝早期的时候,皇帝们的汉语水平都不高,奏折里的错别字很常见,但是从乾隆开始,皇帝们一个个都成了大文学家,写诗、做文章样样精通。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清朝的皇子中出了一个语言天才,据说他精通至少十种语言,当别的阿哥们还在为学汉语发愁时,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满、汉、蒙三种语言。他还懂俄语、拉丁语、意大利语等等。他甚至创造了用拉丁文拼写满文的方法,如今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通用方式。他就是九阿哥,胤禟。
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满语逐渐被汉语代替,变成了以汉语为主。这是必然的趋势,满人要想长期统治中原,从皇帝到民众,普及汉语是必然的。
渐渐地,满语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只有在正式场合中才用得上。
光绪末年,张之洞发起"普通话推广"活动,提出"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自此,官方用语彻底变为汉语。